2023年09月18日

◆精神家园

藏在秋天里的雅事

蔡英

秋夜微凉,四野静寂,唯秋虫唧唧。捧一杯香雾缭绕的绿茶,坐在温暖的灯光里,我细细品读《陶庵梦忆》,时而拍案叫绝,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掩卷长叹,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史学家兼文学家张岱所著,全书共八卷127篇。作者以生动活泼、清新简约的文笔,从建筑花木、戏曲民俗、茶酒食物等方面,追忆了晚明时期的繁华景象,描绘了一幅江南生活风貌的历史画卷。如果以春夏秋冬来概括,春天作者可以山泉煎茶,可捞笋煮肴,可清明踏春饮酒;夏天可往秦淮河看灯,可在西湖月下酣睡于荷花丛中;冬天可往湖心亭看雪。那么,秋天里有哪些雅事呢?请跟我一起走进这本书吧。

月夜听曲。中秋节的夜晚,张岱从高处眺望,只见姑苏虎丘游人如织,像是雁落平沙。明月上柳梢头,上百处乐声齐响,锣鼓喧天。深夜,鼓铙声渐渐低下去,丝管歌唱之声渐起,众人同场演唱《浣纱记》。二更过后,管弦之声逐渐停息,还有三四处地方有人唱歌,伴着哀怨清丽的洞箫。三更过后,山野寂寂,有一名男子坐在高高的山石上,清唱一曲,刚开始声如游丝,接着声音裂石穿云,抑扬顿挫。听者体会到歌声细微之处的美妙,不禁心动神摇,不敢鼓掌喝彩,只有一个劲地点头。蕺山亭的中秋也很迷人,作者携酒与友人听戏,四更方散。这时,月华如霜如银,众人沐浴在月光里,如新出浴一般。半夜,云从脚边徐徐升起,面前的山峰皆隐藏起来了,香炉峰等山峦仅露出一点尖尖的山顶,好似米芾父子的雪景图复活了一般。

重阳赏菊。菊花是花中隐士,追求清静自由、无忧无虑生活的文人隐士最是喜欢。作者应邀前往兖州张家赏菊花。张府在空地上搭起三间蒲苇棚,棚中砌成三层的花坛,摆满了各种名贵的菊花。这些菊花色彩娇艳,绿叶层层,堪称气势磅礴的菊海。最让人称异的是,其府里的桌椅、炉盘、灯台、杯器乃至衣服上的花样都是菊花纹。华灯初上,菊花的香气越发浓郁。其实,作者的书房不二斋里也种有菊花。重阳节前后,他把菊花移到北窗下,错落有致地摆放,花开时明媚动人。

邀友吃蟹。“河蟹至十月与稻粱俱肥”,此时的蟹甘美肥厚,有多种烹调方法。作者与友人兄弟必于午后煮蟹,每人趁热吃六只,佐以腊鸭和乳酪,另有菱角、板栗、橘子等。此时饮的酒是“玉壶冰”,菜肴是兵坑笋,米饭则是余杭白米,茶是张岱自制的“兰雪茶”,真是琳琅满目,让人想起来就口舌生香。

白洋看潮。作者与友人站在白洋堤上,只见潮头从海宁而来,最先像被驱赶着的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惊飞;渐渐地近了,像百万雪狮奔腾而至,争先恐后;再近些,狂风猛起,潮头怒吼着拍岸而上,水花直扑到人们身上,半空中似千万雪花飘舞。游人看得惊心动魄,连连后退,半晌才能回神。

树下闻桂。对于文人来说,没有桂花,就没有秋天。绍兴的朱公宅后有一株巨大的桂花树,树荫下可开三四十席。主人平时也不予护理,任其自生自灭。这株桂树开花时,主人也不许人们入内观赏,任其花开花谢。这让作者生出诸多感慨,有些树木之所以能终其天年,原因在于“无用”。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都是大自然无私的馈赠。仅从秋天这些雅事趣事,我们可以窥见张岱的率真纯净、不拘小节的性情,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

张岱有句经典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陶庵梦忆》是张岱的个人生活史,他在《自为墓志铭》中也这样描述自己:“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诚然也。像张岱这样,既读万卷诗书,又随四时看风景,拥有丰盈有趣的灵魂,活出了热气腾腾的人生,才不辜负天地万物的美意吧。

我想,在这月色朦胧的秋夜,坐在清幽安静的书房里,仔细地阅读这本传世名作,穿越数百年的时光与作者相逢,岂不美哉。

(蔡英,湖南省作协会员)

--> 2023-09-18 蔡英 ◆精神家园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1217.html 1 藏在秋天里的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