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青石垒筑的古城墙,守护古城都梁的一城福运;藏风聚福的宣风楼,刻满千年王城的荣辱悲欢;久负盛名的文庙,仰俯古今延续一城文脉;浪石古村落翘角飞檐,浸润着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乡风;云山七十一峰,常年云雾缭绕美如仙境……
这里是千年王城,有着建城2200多年以来厚积的璀璨人文、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吸引你观今鉴古,探秘揽胜。
这里是福地武冈,有着中国“六九福地”云山所代表的自然美景、生态宝藏、文旅胜地,吸引你对话天地,康养身心。
这里是新时期全面推进现代化新武冈建设的湘西南明珠,有着城市焕新、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文旅融合的同频共振,吸引你走进她的怀抱,来一场“千年王城、福地武冈”的必赴之旅。
历史文化名城融入国际旅游圈
武冈自西汉建县,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屈原、陶侃、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文天祥等在此留下佳话名作,黄埔军校二分校旧址的黄埔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冈丝弦的民俗文化、武冈卤菜的饮食文化、云山胜力寺的宗教文化等,使武冈文化独具特色、久负盛名。
近年来,武冈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建设湘西南明珠城市和邵阳西部生态圈中心城市目标,奋力推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全市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城乡形象不断提升。
武冈市启动古城保护开发,积极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加快推进云山5A级景区、都梁文旅休闲特色小镇、狮子湖影视城、古山运动休闲小镇等建设的同时,完成黄埔军校二分校、浪石古村和古城墙保护修缮工程,按标准建成村级文化服务中心137个、全民健身路径近200条,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馆、图书馆分馆以及村农家书屋、村广播“村村响”覆盖率100%。
武冈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全面融入大湘西、桂林两大国际旅游圈。依托特色优势,武冈形成了以古城、云山为牵引的“2+N”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建成了里仁、古山、浪石等乡村旅游景点和国防教育基地,培育了云山露营基地、渡头桥度假村等旅游新业态,打造了荷塘小镇、同保楼等一批独具魅力的新景区景点。武冈木瓜桥村、浪石村等23个村成功纳入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同时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商贸、教育、康养、科技等融合发展,支持发展一批旅游地方特色商品;成功创树武冈云山·百威啤酒卤菜节等节庆品牌,不断塑造和推广旅游对外新形象。
该市旅游经济效益快速增长,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武冈旅游接待人次达242万,旅游收入达26亿元。
“六九福地”云山争创5A级景区
“山以云名云即山,云生山头山埋云。”坐落于武冈城南的云山,是武冈神话色彩的聚集地。“云山七十一峰,烟云变幻”,岩谷山洞间留下无数遗址与传说。
据《洞天福地记》记载,武冈云山列为中国“六九福地”,现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湖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避暑胜地和研学基地。
武冈云山风光迤逦,古迹众多,明代礼部主事潘应星曾题云山十景诗,并流传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云山多云,云景奇特。云蒸霞蔚堪比蓬莱仙境。前国家领导人华国锋曾为云山题词“楚南胜境”,让云山更负盛名。
这里宗教历史源远流长,佛、道并行。“南岳烧香,云山还愿”广为流传。晨钟阵阵迎朝阳,暮鼓沉沉伴佛语。行走于秦人古道,沉浸在胜力寺穿透云外的钟声里,让人陶醉于忘尘绝虑的“心福”之中。自卢、侯二生来到武冈云山之后,不仅武冈云山和隆回望云山道脉源远流长,整个邵阳也成为道教昌盛之地。
胜力寺、杏坞藏春、禅师塔林、玉兔听经、洗心桥、奈何桥、放生池、听蝉亭、云外钟声、别云禅院遗址,无不是天下香客朝拜、祈福的必去场所,妃子坡、玻璃栈道、蘑菇岭、天空之镜等经典网红景点,更是情侣携手寻福、海誓山盟、笃定终生的诗与远方。
“我们针对云山景区的旅游产品、交通线路、景观环境、管理服务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提升改造,目前正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武冈市累计投资4.2亿元,深入推进云山旅游标准化建设,完成了游步道及栈道、景区道路的维修改造,完善了景观平台、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智慧景区、标识标牌、云溪谷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对景区实行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游客的体验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利用丰富的文化旅游和美食产业资源,武冈坚持把发展节会经济、夜间经济作为促进消费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工作持续发力。已连续两年开展的“云山·百威啤酒卤菜节”,以节庆为载体,以武冈卤菜等特色小吃为催化剂,通过一系列文娱活动,打造了极具武冈特色的美食主题夜游活动IP,形成夜经济消费市场新热潮,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促进消费市场加速回暖回升。
“中国卤菜之都”劲掀美食消费潮
走进武冈城门洞子,尚未见王府古街,先闻浓浓卤香。
这座散发着卤香的古城,用数千年如一日的小火慢熬,熬出了“中国卤菜之都”这块金字招牌。
武冈卤菜是湖南地方名菜,属于湘菜系,曾是明、清两代皇家贡品,如今已形成了卤豆腐、卤铜鹅、卤猪肉、卤牛肉、卤蛋等1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
武冈卤菜最大的特点在药卤,采用多种原生态的中药材细熬慢卤而成。最早源于秦始皇时期武冈云山卢、侯二生的炼丹养生术。卢、侯二生利用云山丰富的药物资源,熬制丹药,一方面下山治病救人,一方面自己服用强身健体。他们博学多才,擅长于对中草药的研究,为武冈民间草药郎中留下了丰富遗产,逐渐形成以药入卤的传统。
武冈“以药为卤”的制作技艺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二十几种中药材配上醇厚的大骨汤作一鼎卤水,将食材放进卤水中熬煮、晾干,经过“五卤五出”反复卤制,便得到一锅外表黝黑却鲜香味美的武冈卤菜。明清时期,武冈卤菜一跃成为皇家贡品。
在万物皆可卤的武冈,最受人们欢迎的,非卤豆干莫属。武冈豆腐“石磨成浆,原浆点卤”,口感细腻,味道香醇,富有弹性。经醋水点卤的豆腐,经过进一步卤制加工,便成了韧性十足的卤豆干,劲道耐嚼,豆香与草药的清香在每一口咀嚼间慢慢浮现在舌尖,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悠长。
在武冈,100余条溪河密布,生态环境优越,喜好水流和青草的铜鹅沿着溪河繁衍生息。作为中国十大名鹅,武冈铜鹅因喙、蹼、跖都呈现黄铜色,发出的声音似敲铜锣而得名。早在明朝,嘉靖帝对铜鹅赞赏有加,称为“世之名鹅”。武冈铜鹅因生长、繁殖速度较慢,饲养成本高,在当地往往供不应求。
常年生活在山水之间的铜鹅,仿佛是沾染了自然的灵气,做成美食也滋味万千。2018年,《武冈铜鹅宴》上榜中国菜·全国省级地域主题名宴,并在湖南10大主题名宴中排名第五。《武冈铜鹅宴》共有16道菜,包括了4道凉菜“铜鹅四宝”,10道热菜“鲍汁鹅掌”“鹅脯三丝”等,一道点心“铜鹅包”以及一道汤菜老鹅汤等,其中一道名菜“醉铜鹅”以本地米酒灌醉后宰杀,味道尤为鲜美。
近年来,武冈市大力实施“品牌兴产业、品质强产业”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以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地方特色产品为品牌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使武冈卤菜、武冈豆腐、武冈铜鹅成为湘菜系列及快消品行列一朵亮丽之花。2022年10月28日,在第二十三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上,武冈市成功入选首批“十大湘菜名县”榜单,是邵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据统计,武冈拥有较具规模的卤、豆制品加工企业16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以上的4家,卤菜总产值由2005年的8000万元攀升到2021年的50亿元,带动5000余个贫困人口脱贫,近3万农民致富,形成了种、养、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及营销等产业链,产品畅销全国21个省市区和美国、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以“卤”兴业,以“卤”促消。武冈以“卤”打地方特色主题牌,以传统的特色佳肴,带动文旅、消费的品质提升。随着世界500强百威啤酒(武冈)公司的落地,啤酒和卤菜,一同成了武冈人生活和款待宾客的最佳选择。该公司投产至今已实现产值20亿元,今年上半年产能已达51000吨。喝啤酒、呷卤菜,游古城、爬云山……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每一位来武冈的游人在饱览古城和云山风土人情的同时,无不快意于享受原汁原味的武冈特色美食。
起舞山水间,做优全域大旅游。下一步,武冈将持续以“中国卤都+千年王城+六九福地+网红夜游新体验”方式,强化武冈特色活动IP的打造与运营,激活武冈旅游资源,全力促进旅游消费,努力把武冈建设成为“湘西南旅游集散中心、全域旅游文化基地、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让广大游客来武冈尽情领略绝美风光、感受千年风味、畅饮百威啤酒、品味铜鹅卤菜。
相关链接
云山游线路推荐
【观光休闲、森林探幽】西入口(伴山)-金龟越岭-崖前帘水-洞门余影-卢仙借伞-索桥-玉兔听经-玻璃栈道-仙桥横汉-玉泉桥-一瀑飞涛-双华耸翠-胜力寺-秦人古道-禅师塔林-姐妹亭-东入口(王家桥)
【古寺祈福、秦人古道】东入口(王家桥)-姐妹亭-紫霄峰-胜力寺-秦人古道-云外钟声-洗心亭-双华耸翠-一瀑飞涛-仙桥横汉-玻璃栈道-玉兔听经-卢仙借伞-洞门余影-崖前帘水-金龟越岭-西入口(伴山)
【美丽乡村休闲游】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观星空、看日出日落)-古山村(品地道武冈味,享欢乐田园水果采摘)-赤塘村(采茶制茶、休闲垂钓、尝都梁古酒美食)-自驾友云山露营公园(夜宿房车、森林木屋)
古城游线路推荐
【历史古迹游】“六九福地”云山-宣风楼-武冈古城墙-文庙大成殿-武陵井-凌云塔-浪石古民居-化龙寺-望云寺-卢侯寺-盘龙三清宫-武穆宫-四郎庙
【红色革命游】湖南武冈国防教育基地展馆-木瓜桥-中山堂-武冈革命历史纪念馆
【人文景观游】楚南胜境:云山-同保楼-都梁古城-王城公园-渔父亭/屈子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