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清区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的指示精神,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新时期老年群体新期盼,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凝聚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合力,推进新时代双清区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让社区养老“联起来”
如何真正建立起“家门口养老”的新格局?双清区给出了新答案:以社区为基点,凝聚全社会合力,打通关爱老人服务“最后一公里”。
“大家一起做绿豆糕很热闹,让我们满满地感觉到邻里的互助互爱!”王女士激动地说道。6月26日,双清区组织社工和志愿者们来到石桥街道屏风村,开展“自制绿豆糕 幸福邻里情”主题活动,搭建老年人朋辈支持网络,增强老人们同辈交流。
6月24日上午,白马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一片欢天喜地。歌舞表演、诗朗诵、小品、乐器合奏,社区老年文艺队队员们结合自身特长,自编自导自演“舞动新时代 银龄展风采”主题文艺演出,老人们载歌载舞,展现风采。
为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养老爱老事业,精准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需求,双清区以石桥街道为试点,开展“照护好困难‘老’‘小’提升特殊群体民众幸福感”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在此基础上,普及延伸到各乡镇(街道),开展了“五社联动”、关爱“一老一小”特色服务等行动,组织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深入基层村、社区,清晰、精准地掌握双清区老年特殊群体信息,常态化开展走访帮扶,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及精神状态。建立健全民政领域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推动双清区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推动多样志愿服务,
让社区养老“动起来”
近年来,双清区聚焦社区老年人需求,从各个社区的发展优势要素出发,聚合“五社联动”力量,零距离关爱社区老人,实现了老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社区服务长效化、社会组织专业化、社会工作者职业化、社会志愿者常态化、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多元化的“五社联动”老年人关爱保护新格局;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老人守护关爱经验,推动多样化的志愿服务,让社区养老真正“动起来”。
“这些节目非常精彩,最适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了!”6月24日上午,石桥街道白马村现场老年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社区志愿者们带来了《打开幸福门》《逆风飞翔》等二十余个节目,或歌或舞,为社区老年居民带来了愉快的周末。
在兴隆街道十井铺社区,各类关爱老年人进社区活动不定期在这里举行。来自医院的专业医生为老人义诊并进行家庭救护培训,口腔医院的工作人员为老人进行口腔检查,专业理发师为老人进行义剪。针对行动不便的特殊老年家庭,义工和志愿者们进行上门慰问、打扫卫生、量血压等。
此外,双清区部分社区自发创新“慈善+”社区公益模式,建立了“党建+慈善”“慈善+救助”模式,积极开展“社区慈善日”等活动,探索慈善积分奖励、慈善时间银行等多样化激励机制,让善行得以“储存”,让善举得以“升值”。
链接慈善公益资源,让社区养老“活起来”
3月27日,湖南省健康公益基金会、长沙市众善助困公益慈善基金会、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邵阳分行、湖南魏源投资置业有限公司紫云台项目部、邵阳市雅贝康口腔医院等慈善机构及爱心企业,给双清区“一小一老”项目捐赠了价值90余万元的物资(包括服务)。这些爱心,将由双清区社工站的社工们送到双清区困难“一小一老”手中。
双清区近年来探索“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的新路子,最大化发挥社会组织整合资源、社会工作者嫁接资源、社区志愿者链接资源的能力,广泛凝聚社会贤达人士、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形成了推进社会慈善资源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融入“一小一老”关爱的强大合力。
下一步,双清区将持续推进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机制,回应社会需求、民生关切,调动各方力量,靶向联动发力,积极推进“加强‘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推进双清养老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工作提质增效,不断增强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