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6日

传承非遗文化 促进民族团结

国家级非遗舞台剧《棕包脑的传说》首演

非遗舞台剧《棕包脑的传说》演出剧照。

邵阳日报讯 (记者 陈贻贵 通讯员 袁文强 曾茵台) 8月31日晚,国家级非遗舞台剧《棕包脑的传说》在洞口县人民大会场首演。通过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讲述了瑶族小伙小宝拜师学艺、勇救母亲的动人故事,引起了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

国家级非遗舞台剧《棕包脑的传说》由洞口县委宣传部、洞口县委统战部指导,洞口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主办,洞口县非遗保护中心、洞口县文化馆承办。省文旅厅艺术专家委员会专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省文化馆副馆长周固坚担纲导演。排演该剧旨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擦亮“棕包脑”这一国家级非遗金字招牌,拓展“棕包脑”文化内涵,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棕包脑的传说》以国家级非遗项目“棕包脑舞”为作品主体,把洞口瑶族山歌、傩戏、木偶戏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在舞台呈现上创新形式,将时尚高科技因素与非遗项目完美结合,让古老的“棕包脑舞”焕发新时代韵味,全方位展现洞口各民族大团结、传统孝文化、人文风情、特色美食和民间技艺。该剧讲述在很久以前,雪峰山深处的村寨中住着一对瑶族母子,美丽的阿妈在一次采药时被山妖掳走。她的儿子为了救母,拜梅山神为师,苦练本领。为了不让山妖察觉,他用棕片包裹脑袋、藤蔓缠身寻母,在经历千难万险后打败山妖,救出母亲。

据了解,“棕包脑”是洞口县瑶族一种古老神秘的祭祀舞蹈,201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棕包脑因用棕片包裹脑袋舞蹈而得名,其舞蹈动作以摆首、甩臂、舞棍、扭腰、跺脚、左右顿步为主,具有简练干净、粗犷有力的特点。棕包脑具有人物、对白和简单的故事情节,并有固定的表演程式,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表演形式,展示了瑶族先民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刚毅性格。

--> 2023-09-06 国家级非遗舞台剧《棕包脑的传说》首演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0725.html 1 传承非遗文化 促进民族团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