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清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工作逐步完善,近期,双清区民政局会同该区统计局、财政局开展对“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每到一户,检查验收人员对标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标准,逐一对照,仔细检查设施设备的规格、数量、质量等情况,并与老人及其家属详细沟通交流,了解其使用感受与满意度。
此次工作的开展,是双清区不断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工作走深走实的一次生动实践。近年来,为全力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双清区着力构建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为一体的多元化养老新模式,从优化养老环境、完善服务链条、提升养老品质三个方面出发,构建覆盖全面、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养老变享老 上门服务更舒心
“现在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政策对老年人很好,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我对工作人员的服务非常满意。”今年3月,在双清区石桥街道陶家冲社区“双清区2022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服务对象朱群华、金进田两位老人的家中,朱群华拉着志愿者的手高兴地说。
据了解,朱群华与老伴金进田年逾七旬,多数时间自己居住。孩子在外工作,不能经常回家看望。腿脚不便的朱群华由老伴照顾起居,生活较为困难。社区经过摸底排查,在征得老人及其家人同意后,不仅为他家申报家庭床位建设项目,还积极帮他们对接爱心企业,为其送上新棉被、夜壶等日常用品,减轻朱群华与老伴的生活负担。两人均表示不用再担心起夜问题,终于能睡上安稳觉了。
像朱群华、金进田这样得到用心照顾的老年家庭在双清区不是个例。近年来,双清区致力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构支撑”的原则,为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助餐、助行、助浴、助医、助洁等生活照护以及基础照护、健康管理、康复辅助、心理支持、委托代办等服务。通过为居家老人提供方便、快捷、智能、高效的居家养老服务,真正让老年人乐享幸福晚年生活。
个性化改造 居家养老更放心
从老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解决老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便。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工作,双清区在全区开展了一系列老年人生活综合能力评估工作。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生活习惯、行动轨迹等情况作出相应评估,根据老人需求,提供个性化养老床位建设方案。
家住石桥街道的独居老人夏女士今年79岁。适老化改造实施后,她家的卧室换上了双摇适老床、换鞋凳、助行器、自动感应灯、防压疮坐垫、便椅、智能网关、穿戴式SOS按钮等适老化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夏女士居家养老条件,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在提供上门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双清区印发《邵阳市双清区2022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为符合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护理床、轮椅、防压疮床垫、扶手等适老化改造及养老辅助配备,并配备智能网关、紧急呼叫、安全报警、活动监测等智能化设备。结合“一户一档”资料,设立“一码一牌”监督牌,精准、快速获取每户“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对象基本情况及改造信息,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让养老服务更具温度。
建设生活圈 晚年生活更安心
近年来,双清区切实加大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政府扶得起、村(社区)办得起、长者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发展思路,通过利用政府和事业单位调整腾出的办公用房、社区闲置公共服务用房、农村闲置村部和学校等闲置资源,优先打造养老服务设施,积极建设“区里有院、镇街有中心、村(居)有点”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据了解,双清区现已先后建成具有集中公共服务功能的村(社区)养老服务站26个。在15分钟步行可达的范围内,为老年人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打通老年人衣、食、住、行等多个生活场景的“最后一公里”,形成15分钟养老生活圈,不断推进全区养老服务事业深入发展。
“有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白天老年人过来接受照顾、参与各种文娱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这是开创的养老服务新模式。”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相关管理员介绍,以双清区石桥街道居家和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例,该站设置有艾灸室、康复训练室、音乐书画室、老友餐厅、午休室等功能室,可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身康复、文化娱乐等居家养老服务,能够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让“养老不离家”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
截至目前,双清区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根据“一户一方案”已完成40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他们已为800名困难老人制订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计划,根据不同老人的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服务周期内上门服务不低于30次,已开展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巡访关爱等服务815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