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为什么要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答: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2023年,我国将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此次经济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是对过往常规统计工作成果的一次系统性检阅和校准,同时也为今后5年的经济社会统计提供一系列重要的参数和参考,是做好常规统计工作不可或缺的框架和平台。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23年12月31日。
二问:与以往普查相比,这次普查工作有什么变化?
答:本次普查最大的变化是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把原来逢2、7年份开展的投入产出调查整合进来,大大增加了这次普查的业务难度和工作量。投入产出调查属于重点调查,抽取区域内各行业代表性单位开展投入和产出的内部构成情况调查,目的是更准确地反映行业间、产业间相互的经济联系和协作关系。其次是增加了数字经济有关调查报表,数字经济既包括数字产业化部分,这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也包括产业数字化部分。数字经济调查报表基层单位容易忽略和遗漏,入户登记时普查员要仔细询问和核对,按照制度方案要求如实采集和登记数字经济有关数据。市场主体快速增长,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新经济、数字经济等发展变化加快,使这次普查工作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三问:普查对象如何支持和配合普查?
答: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需要广大普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经济普查对象有义务接受经济普查机构和经济普查人员依法进行的调查;应当如实、按时填报经济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经济普查数据;应当按照经济普查机构和经济普查人员的要求,及时提供与经济普查有关的资料。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奖惩的依据。我们对在经济普查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普查对象商业秘密、个人信息,必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
四问:如何确保我市这次普查顺利实施?
为了做好这次经济普查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普查工作。市人民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系列文件,同时成立了以市长华学健为组长,市政府办、市统计局、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30多个市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并对各参与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予以明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负责普查的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市、县两级成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本地区普查实施工作,并提前编制经费预算,为普查工作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全市加大对县市区工作统筹和业务培训指导的力度,确保国家普查方案和工作要求层层落实;广泛发动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力量,营造全区域浓厚的普查工作氛围,争取社会各界、基层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理解、支持和参与普查工作。
五问:我市经济普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及近期工作安排如何?
答:全市前期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比如成立机构、编制方案、经费安排、普查小区划分、单位清查底册编制工作及“两员”的选聘、管理和培训等。下阶段主要围绕两项重点任务开展工作。一是单位清查。把所有单位和个体户一个不少地全部清查上来,做到一个不漏。二是数据登记。把所有调查对象的普查表格数据资料完整、准确、真实地登记和采集上来,做到一项不缺。
目前,全国上下普查工作即将进入紧张忙碌时刻,8月份开始的单位清查工作已经拉开序幕。为了做好单位清查工作,为正式登记阶段打好基础,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全面营造普查氛围。全市各级要在前期初步宣传发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添柴升温普查气氛,开展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推介,做到街上有图、电视有声、报纸有文、手机有影、身边有事,深化宣传效果,让普查走进大街小巷,让各单位和广大调查对象积极配合和参与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二是管好用好“两员”队伍。培训好“两员”队伍,并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至关重要。我们从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劳动报酬、满足合理诉求等方面为“两员”创造一个安心舒心的工作环境。三是部门高效合作。由于单位分布、活动情况的复杂性,总会有少量单位找不到活动地点和联系方式,或者说有些单位根本就没有固定场所,导致基层普查人员在开展“地毯式”清查时很难达到百分之百的成效,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发挥部门优势,协助提供相关线索,帮助查找“失联”单位。
经济普查是今年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单位清查更是重中之重,不能有丝毫马虎和懈怠,尤其是乡、村两级,务必抓住8、9、10这三个月的关键时期,集中人力、物力、精力,把清查的各项重点任务按照全市统一的工作要求和时间进度落细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