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9日

昭陵史话

武冈岩洞探幽

夏太锋

武冈地处雪峰山东麓,境内群峰耸立,垅岗纵横,且有许多千奇百怪的岩洞。

四季岩

四季岩地处文坪镇拥坪村,背靠照面山。《中国考古年鉴》记载:“武冈四季岩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湘西南资水上游区域迄今发现的第一个古人类遗址。”四季岩系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洞长约20公里。岩洞内有各种奇形怪状、高低错落的钟乳石,有暗河、水潭。1986年,湖南省考古所对四季岩勘探发掘,出土文物有石斧、石础、石凿、石纺轮等石器工具;有粗砂红褐陶、泥质灰陶、掺炭陶、细砂泥质陶等陶器用品;有石化的人类臼齿;有碳化的禽骨、螺壳、植物果实;有原生土筑成的土灶,灶内留存着草木灰。

关于四季岩的取名,有一个凄婉的故事。相传,岩洞附近的村庄住着一个叫四妹的姑娘,活泼可爱会唱歌。四里八乡的后生纷纷带着丰厚的聘礼上门求亲,可四妹一个也看不上,她看中的是住在对面大山中的季岩哥。季岩是个孤儿,家境贫寒,靠放排打渔为生。为了筹足四妹父母开出的聘礼,季岩夜闯鲤鱼江,木排被汹涌澎湃的江水打翻,季岩葬身江中。噩耗传来,四妹来到江边的悬崖上,纵身跳江。后人为纪念他们,便将此处岩洞取名四季岩。

法相岩

法相岩坐落在武冈市区法相岩街道洞庭村的宝方山。法相岩,是山中8个溶洞的总称。宝方山巉岩峭壁,石柱林立。山中太保、上屏、朝阳等8个溶洞相通相连,曲径通幽,别有洞天。洞内石笋、石钟乳随处可见,形状迥异,不可名状。法相岩最大的溶洞叫太保洞,洞内一根巨大的石笋拔地而起,顶天立地,取名“擎天柱”。有诗赞曰:“擎天一柱千钧力,托起法相九重天。”

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第二分校从武汉搬迁至武冈,溶洞内储藏过弹药。太保洞穹顶至今留有几个弧形红字:“好男儿杀敌去。”

同保岩

武冈迎春亭街道栗塘村、同保村有三座连绵起伏的小山称同保山,山中一组岩洞分别叫穿岩、元帅岩、砯岩、响水岩,统称同保岩。穿岩最长,洞内阴暗潮湿,流水潺潺。进出口有深潭,洞口狭窄,故很少有人进去。元帅岩洞口在同保山西麓悬崖上,洞内有大厅,有石凳石桌等。

人们津津乐道的是砯岩。洞口处有“砯岩”二字,楷体阴刻,每字一尺见方,笔力遒劲,落款“半山”。半山,为北宋宰相王安石字号。王安石没有到过武冈,怎么会为同保山一个岩洞题词呢?原来,武冈知州郭祥中和王安石当年是同榜进士。后来王安石受到宋神宗重用,实施变法,派知己郭祥中到武冈任知州。由于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王安石不得不归隐钟山。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郭祥中得知这一消息后,隐居山林,静观时势。他给王安石写信,说自己隐居的地方有岩洞,岩洞前溪水淙淙,托请王安石给岩洞赐墨宝。王安石给老友郭祥中题写了“砯岩”二字,砯的意思是水流碰撞发出的声音。郭祥中十分高兴,请工匠将王安石的墨宝刻在洞口。如今,“砯岩”二字仍然清晰可辨。

武冈的岩洞分布广,秦桥镇有潮水岩,洞内暗河蜿蜒。水西门街道有座酷似猫儿的小石山,山上的岩洞取名猫儿岩。湾头桥镇的岩洞最多,有黄丝岩、木鱼岩、雁翅岩,最富传奇色彩的是芭蕉村燕子岩。

(夏太锋,武冈人,湖南省作协会员)

--> 2023-08-29 夏太锋 昭陵史话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0264.html 1 武冈岩洞探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