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4日

新生儿颅内出血 协同诊治化险为夷

邵阳日报讯 (记者 唐颖 通讯员 高敏 郑雯) 近日,邵阳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了一名颅内出血患儿。在该院医护团队紧急会诊、精心救治下,患儿终于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据新生儿妈妈介绍,当时还在工厂上班的她去卫生间洗漱,突然肚子不舒服,紧跟着孩子就掉了下来,于是被紧急送往邵阳县人民医院。接诊医生发现婴儿头顶因碰撞地面形成两个大血肿,精神反应欠佳,呼吸稍急促,高度怀疑伴有颅内出血可能。立即完善头部CT,检查结果显示婴儿合并有颅骨骨折和颅内出血。在新生儿科、神经外科的协同诊治下,给患儿进行了头颅血肿穿刺,术后恢复良好,头颅血肿消失,颅内出血吸收好转,住院治疗后婴儿康复出院。

新生儿科主任唐君武介绍,新生头颅血肿是较为常见的产伤之一。多是由于产程延长、胎位不正、头盆不称、急产、巨大儿、母亲骨盆异常及接产方式不当等所致。这一系列原因导致新生儿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并局限于骨膜下形成的边缘清晰、不超过颅缝有波动感的包块就叫做头皮血肿。新生儿自身凝血功能异常者也可导致。

唐君武说,头颅血肿按血肿的部位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皮下血肿体积小、张力高、压痛明显,周边较中心区硬,易误认为颅骨凹陷性骨折。帽状腱膜下血肿因帽状腱膜下组织疏松,出血较易扩散,严重者血肿可蔓延至全头部,有明显波动。骨膜下血肿多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内,以骨缝为界,张力较高,可有波动。

那么针对孩子的头颅血肿和产瘤又是如何鉴别呢?唐君武说道,新生儿产瘤是由于经产道分娩时,新生儿头皮受压,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淋巴回流受阻引起局部皮肤的水肿。主要发生于头先露部,外观比较平坦,界限不清,可以蔓延到整个头部。产瘤质地比较柔软,轻压有凹陷,无波动感。一般在出生后2天至4天可以消失。而头颅血肿严重者可合并贫血、失血性休克。部分新生儿可合并颅内出血和颅骨骨折。护理不当者可继发感染甚至形成脓肿、颅骨骨髓炎、颅内感染等。长期不吸收可出现机化、钙化,演变为骨组织。

唐君武提醒,家长们需要正确认识头皮血肿,绝大部分血肿不需要治疗,3至4周后可自然吸收。若出现严重的贫血和重度的高胆红素血肿,需及时就诊予对症支持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恰当处理。若血肿长时间(2周)不吸收或消退不明显,甚至有增大趋势时,需及时请神经外科会诊协助诊疗,同时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感染。

--> 2023-08-24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0076.html 1 新生儿颅内出血 协同诊治化险为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