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治理一体化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水云路洞庭中学至半边街路段车流量大、人流量大,但没有安装路灯,学生晚自习回家和周边居民夜间出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希望能在该路段安装路灯。”武冈市梯云社区中网格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联动机制,将情况反映至武冈市城管局请求协同处理。该市城管局迅速行动,共投入1.2万元落实该路段路灯安装事宜。目前,路灯已安装完成。这是网格化管理在武冈市的一次生动实践。
近年来,武冈市积极推进城乡规划、建设、教育、医疗、养老、供水、客运、治理、人才一体化发展,成功走出一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乡村振兴实践之路。其中,在推进城乡治理一体化方面,该市创新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机制,有效减轻了基层负担,提高了基层治理运行效率,解决了一线力量不足的问题。
武冈市全面整合河、林、路、田,以及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平安建设、生态环保等基层网格,做到一张网格托底、一个平台调度、一套体系保障。同时,该市将全市划分为1个总网格、18个大网格、350个中网格、1613个小网格、4669个微网格,构成了五级网格全覆盖、微网服务大民生的基层治理模式。此外,武冈市整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系统搭建“1+N”数据大平台,并按照“一户一人”模式建立微网格微信群,推动形成“人防+技防”网格体系。目前,武冈市网格化管理已实现城乡全覆盖,各级网格员通过移动设备App即可实时开展网格化工作。
武冈还积极探索“共商共治共管”村民自治模式,引导各村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发动网格内退休职工、志愿者、社会热心人士选聘微网格员。同时,研究制定网格积分管理制度和积分奖励办法,定期开展优秀网格员等遴选活动,有效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在2022年上半年全面推进“美丽武冈”战略的过程中,累计发动群众筹资达5219万元,投工投劳813万人次,全面掀起“人人关注、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幸福美丽村庄创建热潮。
打造“六零”村(社区)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力
“家庭建设好可以用积分在村里换商品,人人出力把村里建设好又可以去县里换项目,何乐而不为呢?我现在每个月的目标是实现六个零,下半年继续用积分换到商品!”洞口县天井村下斗笠组向建东在兑换商品后开心地说道。而开心的背后,源于该县创造性开展“六零”(零事故、零非访、零发案、零违建、零污染、零疫情)创建。
2021年,洞口县积极探索“积分换项目”新模式,在信访领域先行先试,对积分排名靠前的村(社区)兑现项目奖金1000万元,用于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群众的参与热情高涨,有效调动村“两委”化解矛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大批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化小化了,全县102个村(社区)实现“零非访”。
“有了这13万元项目资金,7组的水渠清淤项目可以实施了!”2022年3月,毓兰镇瓜铺村被评为2021年度“积分换项目”无访示范村的喜讯传来,该村党支部书记刘谋水第一时间将消息发到村工作群里,与全体村民一起分享喜悦。
2022年,洞口县委、县政府顺应形势发展和群众期盼,果断决定将“积分换项目”模式推广到基层社会治理全领域。该县创新开展“六零”创建,以村(社区)为单位进行考核,获得“六零”的村(社区)可以优先获得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扶持,以奖代投,变“干部独唱”为“干群合唱”,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乡村干部从‘找领导、跑资金、要项目’的‘怪圈’中解放出来了,有更多时间、精力、激情、资金干事了!”雪峰山下,处处涌动着干事创业大比拼的滚滚热潮。
做实“十无”工作法
构建“信用+基层治理”新模式
傍晚的北塔区茶元头街道马家回族村凉风习习,村道宽敞干净,道路两旁的树木枝繁叶茂,村民们正悠闲地散步聊天。“以前村道比较狭窄,沿线的下水道经常堵塞,到处脏兮兮的,村民们都不愿意出来乘凉。现在道路整洁,环境优美,大家晚饭后都会出来散散步、聊聊天、锻炼锻炼身体。”村民郑立新说。
马家回族村的华丽变身,得益于北塔区推行的“强街道(镇)、村(社区)为主”基层治理“十无”工作法。自“十无”工作法推行以来,村“两委”将村道改造项目纳入村民“微心愿”,作为村重点工作予以推进。不久前,村道改造完成,被拓宽近1米,还建设排污管道1公里,4个组119户居民家中生活污水直接并入污水管网中。
2022年,北塔区结合当前基层治理现状和工作实际,在全区全面推行“十无”工作法。该工作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基层治理痛点、难点、堵点,加大强基赋能力度,带动村(社区)在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创文爱卫、道路交通安全、防学生溺水、禁毒、反电诈、社会治安等服务民生底线工作中实现“十无”(无非访、无事故、无发案、无涉毒、无电诈、无脏乱、无违建、无阻工、无污染、无失责)工作目标。
今年来,北塔区依托基层治理“十无”工作法,开展“信用+基层治理”管理模式。该区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信用道德,制定积分制管理制度,创建信用积分App,建立线上积分数据库,开设线下信用积分兑换超市,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自治的积极性。
目前,全区共设立32个“信用超市”,拥有信用积分的家庭可在“信用超市”内兑换不同价值的生活用品;共有44个村(社区)设立道德信用“红黑榜”,引导居民自觉养成文明意识;评选出13户家庭成员信用好、家风好、卫生好、环境优的家庭,让“讲信用、美家园”理念浸润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