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2日

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逻辑探究

夏云峰

树立和突出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可以遵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基本逻辑进行剖析。对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自然属性、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蕴涵的“是什么”的内在逻辑进行研究,是了解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什么的问题;对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文化根基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之路“为什么”的价值逻辑展开分析,是明晰我们为什么要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对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继承、转化和发展的“怎么做”的实践逻辑加以思索,则是解决我们怎么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一是把握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内在逻辑。对于文化而言,自然属性的范畴更多是符号的具象表达。文化属性是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内涵。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属性的分析重点从内容与形式展开。文化的形成受客观环境的导向,也正是在客观因素影响下,呈现出多元、特色的文化。客观环境制约下的差异文化话语,主要体现在民族属性、区域属性、领域属性。文化的形成依赖于主观能动性的创造,也正是在主观因素影响下,衍生出具有主观意识流的象征意义。主观意识下形成的文化属性,带有主观色彩的特质,而这种主观性更多地是依赖于大众对文化的期许。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社会属性则是并存,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昌盛最好的方式是实现文化交融,减少主体间的内耗,避免文化的零和博弈。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内核动力就是伴随环境的动态变化,实现文化的动态发展。这是本身文化内在的需要,也是民族进步的关键因子。

二是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价值逻辑。对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形象的认同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既根植于日常生活的具体形态,也延伸于抽象的精神神态。实现文化的认同,就是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辨。以自然形态、文化状态和社会形态等多维角度对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研究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铸牢中华民族文化根基,实质是明确“从哪里来”的文化之源,了解文化发展的源头,知悉“来”的源头,回应“去到哪里的”发展之路。历史观提到,历史是所有事物的来源,正面回答了“从哪里来的”哲学问题。承认、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传承民族精神、国家记忆和文化基因的关键。树立和突出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社会属性的外在表达,指明“到哪里去”的文化发展之路。突出了中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就是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道路。

三是把握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实践逻辑。实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继承,就是要加强传统文化符号和中华形象的研究。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各民族的共同历史、共同记忆、共同创造,承载各民族共同情感、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彰显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和形象。要加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挖掘,内在品格和外显表征是理解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两个重要维度。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有其内在的主导核心体系,通过外显的话语体系向国内外展现民族形象。话语体系是在一定的时空界限下相互联系的思想表达,嵌于文本、言词和各种践行之中,涉及寻找、生产和证实真理的各种程序,体现的是语言符号、思想观念和价值立场的集成。对于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话语体系的构建,就应该根据所处历史阶段和时事发展的环境创造性转化。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要在传承中紧跟时代需求,发展成为国家所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需要我们在坚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同时,在加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产业发展和传播体系的建设中重点发力。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 2023-08-22 夏云峰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9956.html 1 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逻辑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