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一个名为“邵阳市心育名师工作室”的微信群里,“群主”易慧茗一边参加“绘画疗法”高级课程研讨班,一边向工作室成员们分享学习内容,激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微信群里讨论热烈。
成立几年来,心育名师工作室已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加入,大家一边提高心育业务水平,一边分赴各地各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团辅活动,为我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了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工作重心,狠抓心理咨询室建设、主抓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全力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时,致力于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行政推动,全面打响心理健康“保卫战”
虽然前些年“心理健康”还是个时髦词语,但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度越来越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部分教育问题见诸报端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更是到了“风口浪尖”。
在这一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现状,2019年到2020年,市教育局组织人员对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现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市中小学校存在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到位等一系列阻碍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的重难点问题。
调研后,市教育局起草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最后被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采纳并颁发。实施意见明确了“行政主导、专业引领”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确立了“分层推进、典型引路”的工作策略,旨在建立“以预防为主、补救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很快,我市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市级制定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县级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校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的方式,逐步搭建“市-县(区)-校”三级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这是一项硬指标。如市教育局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到2025年要建成标准心理咨询室多少间、培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少人等,工作目标层层分解,逐级压实。
2021年,我市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带队,组建观摩团赴衡阳参观学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衡南经验”,并在之后召开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会议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同时纳入文明校园创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的评价体系。
为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落地,同年,我市还制定了《邵阳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导考核评价标准》,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细分为“有场地、有师资、有课程、有活动、有实效、有特色、有示范”等核心指标,并每年对各县(市、区)进行专项督导,大大推进了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
学术引领,全面打好心理教育“总体战”
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典型引领,更关键,则在人。为此,我市一方面选树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一方面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努力打好这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战”。
数据显示,2019年以前,我市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有78名,与上级要求心理健康教育配备生师比1000:1的差距很大。如何快速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师德师风好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我市给出的答案是“内培外引”。一方面,我市不断加大引进专业师资力度,教育行政部门每年组织人员到由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高校组织现场招聘会,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加盟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不断加大内部培训,通过“市、县、校”三级培训模式,市级主要培养“种子”师资,先后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培训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班、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等一系列培训项目;县级主要开展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适岗培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校级开展全员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从而以点带面,逐级培训,大大提升我市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我市坚持以赛促练,还组织开展了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竞赛、心理健康教育微视频课评选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典型案例评比等活动,并组织评选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赛促教,以评促优,先进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从而形成较好的辐射效果。
在锻造师资队伍的同时,根据“典型引领,分层推进”工作策略,我市还制定了《邵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比细则》,每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比。三年来,全市共评选29所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其中8所被评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这些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积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结对帮扶心理健康教育薄弱学校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携手共育,打赢心理健康“人民战”
在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以及家长参与其中,共同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为普及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探索家校社共育新路径,构建家校社共育生态圈,引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新风尚,5月11日,我市“宝庆家长学堂”开讲。针对不同学段的教育问题,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市教育局邀请国内著名专家来邵阳讲学。截至目前,“宝庆家长学堂”已开展6期名家讲座,收听收看的家长达130余万人次。
医校协同合作是促进心理健康的创新举措和实际行动,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预防、早识别、早干预。我市充分发挥医院资源、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进校园活动,开设高危学生就诊的绿色通道,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我市还组织教育、政法、妇联、团委等单位联合开展防性侵讲师培训、“利剑护蕾”等活动,创办校外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有效补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不足的现状,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