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19时许,北塔区生态产业发展中心一工区老支部书记李更祥沿着资江巡查,防止有人私自下水导致溺水事故发生。
暑假以来,李更祥每天雷打不动地沿着资江巡查。“别管‘闲事’了。”有人劝他安心享受退休生活。每当此时,李更祥总是坚定地说:“这可不是‘闲事’,它非常重要。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今年来,北塔区生态产业发展中心充分用好用活“两大法宝”——督促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利用“红黑榜”晒优晾丑,激活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一池春水”。如今,在该中心,不少老党员争当模范带好头,群众各个争当先进齐头进,形成了干群同心、齐心共建“十无”场(工区)的良好局面。
党员“亮身份” 标杆立起来
按照北塔区委、区政府部署,北塔区生态产业发展中心大力开展基层治理“十无”工作,积极打造“无非访、无事故、无发案、无涉毒、无脏乱、无违建、无阻工、无污染、无电诈、无失责”场(工区)。
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该中心在场(工区)多个显眼位置设立“党员公示栏”,对中心机关、各工区所有党员的姓名、电话、照片及岗位承诺等进行集中公示。通过党员“亮身份”,鼓励、督促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在关键之时能挺身而出作表率。
亮出身份,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鞭策。该中心党员干部纷纷亮出风采,成为一面鲜艳旗帜。
三工区普通党员王建华善于调解邻里纠纷,热心做公益。前不久,两户邻居因水圳堵塞发生了口角,他及时摆政策、说情理,让两家人很快握手言和。类似的纠纷,今年他解决了好几起。作为场(工区)里的“路长”,他还每天上路疏导交通、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在王建华持之以恒的宣传下,场(工区)内多数居民只要一骑车,都想着要戴安全帽。
60岁的老党员谢桂云每天坚持巡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走遍辖区的每一个山包,丈量了每一片树林,劝阻了一些破坏行为,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今年年初,谢桂云被评为省“护林标兵”。他说:“每天2趟约18公里,有些累,但我乐在其中,能被需要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红黑榜”给力 干事动能足
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激励党员树起标杆,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质增效。与此同时,该中心实施“红黑榜”制度,为场(工区)内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并踊跃创先争优增添强劲动能。
立足共建宜居和美家园,今年4月,北塔区生态产业发展中心推出“红黑榜”制度,每两个月评选一次“文明卫生家庭”“美丽庭院”,在全场(工区)公示并予以表彰,用以影响身边人,带动全场(工区)群众积极行动,扮靓家园。与此同时,对卫生状况较差的家庭也张榜公布,督促整改。
8月12日清晨5时许,二工区居民谢艳蓉早早起床后,就开始打扫自家庭院、整理屋内卫生。5月,她家被评为“文明卫生家庭”。“不给我评先进,我也会搞好卫生,住着就舒服。现在给了我这份荣誉,激励我把家打扮得更加漂亮。”谢艳蓉说。
一工区的何健(化名)也上榜了,却是“黑榜”。“以前没有环境卫生意识,总觉得卫生搞不搞无所谓。现在一好一坏同时张榜,反差太大,勾起了我的羞耻感。”何健说,“他们行,我也可以。”圈养鸡鸭,勤于打扫,如今他家也干净整洁了。
“红黑榜”制度的实施,激发了广大群众扮靓人居环境的积极性,人人都想创先争优。三工区居民肖健生说:“我们这里越来越漂亮了,住着越来越舒服。”
保持违法建设“零增长”;化解矛盾问题20余件,没有新增信访问题;前期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全部整改到位;加强河道清理整治,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今年来,北塔区生态产业发展中心全体干群干事动能十足,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