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生性顽皮,不喜欢读书。小学六年级一期时,她被分到“慢班”。我整日里对女儿大发雷霆,还动手打她。女儿见我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怕得浑身打颤。
一天,一位当老师的老同学来看我。我将女儿的学习情况和我对她进行打骂的事讲给他听,请教他教子良方。同学责备我说:“老兄差矣!你这样是害了她!”他给我的良方是勤、温、激“三字经”。老同学解释说:勤,就是勤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温,是对孩子进行教育要和风细雨;激,即在孩子有了进步时要及时进行鼓励。
自此,我牢记这“三字经”,对女儿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女儿在我的督促下渐渐地变了,学习勤奋了,不仅成绩飞跑到前三名,而且还常催着我上街买课外辅导读物加“小灶”。中学会考,她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了省重点中学。我奖给她一台“爱华”高档收录放三用随身听。
女儿自从有了随身听之后,整天戴着耳机听音乐,成绩眼看着就跌了下来。
我只好再次向老同学求教。同学说:“你不要收她的随身听,要向她讲述音乐大师的勤奋故事。”我遵嘱在书橱里找到了一本书——《名人轶闻600篇》,里面有好多音乐家的故事。于是我选了一篇冼星海在延安时期买不起钢琴,用盆盆罐罐做乐器,敲打出一支支脍炙人口的名曲的故事讲给女儿听。最后,对她说:“你进了省重点中学,只能说明你以前勤奋了。省重点中学也不是‘保险箱’。现在你的成绩下降了,你检查一下问题出在哪里,是不是迷上了随身听而引起的?如果是的话,我劝你还是控制住自己,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响鼓不用重敲。女儿受到我的启发后,果然大变,随身听里装的大多是英语磁带了。在强手众多的省重点初中班里,她的各科成绩都跻身于前十名的行列。
然而,女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学习时好时坏。高考前,每天听流行音乐、逛服装市场、打电话交友成了她的三大活动。眼看就要高考了,女儿却沉醉在玩乐之中不理功课,急得我坐卧不宁。我反复劝她,她都听不进去,反而安慰我说:“爸,看你急的……反正现在家里有钱了。”我一听,就感觉到起初我对她的开导方法不大对头。原来女儿觉得家里现在经济宽裕了,她就可以松懈了。我特地从外地回家,跟女儿进行了一次长谈。女儿痛哭流涕地说:“爸,你别说了,我都懂,我一个人在家就是太寂寞了啊!”
为了女儿,我让她妈放弃在广州条件优越的工作,回到家里。妻回家不到两个月就传来喜讯:女儿的成绩上来了。
高考期间,女儿得了重感冒,一直低烧不退,但她仍旧以顽强的毅力考上省城一所重点大学的外语系。四年后,又顺利考上北京一所著名学府的研究生。
从我教子的亲身经历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有时,对孩子的教育是不能仅靠嘴上说说而已,父母自身的行动比言语更为重要。(刘绍雄,武冈人,湖南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