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公租房小区位于双清区石桥街道金星村和谐路,共有4000多户住户。9个月前,新型养老模式入驻这里,办起了居家养老食堂,开展了老年人日间照料,小区老人们在家门口有了称心如意的养老方式。
提着新鲜食材走出养老食堂的居民、出入楼栋的套餐配送员……和谐公租房小区因新型养老模式的出现而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便利老年人“吃”“住”的新型养老
中午,走进和谐公租房小区,顺着小道转过一个弯,位于一栋一单元一楼的和谐居家养老食堂映入眼帘,烟火气飘扬,许多老人正陆续赶来就餐。家住对面腿脚不便的陈大爷正在食堂门口小心翼翼地移动轮椅,看到记者前来,他热情地打招呼。经询问,陈大爷经常在居家养老食堂吃饭。
“这里的饭菜口味很好,也卫生。我就住在对面,过来吃很方便。”陈大爷说。
记者看到,面积不大的就餐空间内,设施一应俱全。食堂入口,约有十道菜可供选择,腊肉萝卜丁、辣椒炒肉、鸡蛋洋葱条、清炒空心菜、粉丝包菜……两荤两素的套餐13元,还有免费的紫菜蛋花汤可自行盛取。养老食堂负责人刘东方告诉记者,当老年人录入信息后,通过刷脸每次可以享受政府6到7元的饭食补贴。
位于二楼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临近竣工,日前已有1位老人入住,3位老人预订,何微是该项目的暂定负责人,她讲述了日间照料以“助餐、助浴、助医、助洁、助急”为服务方向,方便小区老年人生活的同时尽最大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服务将以3种模式开展,分别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老人。
“对失能老人,我们这里可以容纳10位到12位,是全托管模式,有专业的护工上岗服务;半失能老人,我们以日间照料为主,早上把老人送过来,晚上子女再接回去,大概可以容纳50位到60位;对于健康老人,我们将范围扩展到全小区,提供一次性上门服务,只要有需要,工作人员会竭尽全力。”何微说。
已在和谐公租房小区从事老年人公益事业4年多时间的岳娭毑告诉记者,小区内500多位老人中大约有400多位留守老人,100多位半留守老人。老年人群体庞大,面临的困难日益增多,新型养老模式落地后,小区老人在吃、住方面便利了许多。
“我们的养老服务并不局限在‘吃’与‘住’上,日后将发展出更新的模式。”刘东方透露,养老食堂与日间照料工作包含在社区生活服务综合体系内,该体系将全方位解决老年人生活上的困难。
“社区生活服务综合体”成为养老新业态
社区养老生活服务综合体立足于新型养老,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消费点,以“健康”为定位,以降低生活成本、质量从优、服务向好为工作原则,以社会性、传统性、便利性、综合性为特征,通过整合社区里各项资源,服务小区内老人。
“居家养老食堂方便了老人,又给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带来了收益。”家住小区3栋2515室从事养老食堂清洁工作的刘阿姨说,“以后我也希望在家养老,如果能有人上门送饭、上门帮忙照顾日常生活更好。”
对此,刘东方表示,社区养老生活服务综合体下一步要更好服务小区老人,支持留言定制菜品,让老年人在小区里就能购买到放心吃、品质好的饭菜。养老食堂目前也正在联系优质特产供应商,如清远麻鸡、常建年热卤等品牌产品。
“往后社区养老生活服务综合体还将提供老年人免费体检与送诊、中医理疗、老年人文化娱乐等服务。”刘东方说。
新型养老困境与养老方式变革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邵阳市老龄人口有13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0.75%,老龄化程度较高。为有效服务老龄化社会,2020年,邵阳市参与全国第五批新型养老模式试点工作,目前该工作正在开展。
记者走访市民政局时了解到,目前落地邵阳市的新型养老有两种模式,一是社区养老,二是居家养老,两者皆立足小区,后者以适老化改造、上门服务为主要模式。
据统计,2022年,市民政局改造老年人家中床位1393张,2023年适老化改造项目已扩充到4800户。今年也暂定了9600户老人,为其提供一年30次的免费上门服务。
“目前的新型养老工作正有序开展,老年人消费需求低是我们遇到的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养老服务科相关工作人员说。
针对新型养老的需求困境,市民政局正在部署规划市级、县级智慧养老平台来完成养老监测,以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通过迅捷、便利的线上服务系统打造更加舒适的养老环境,让全市老年人居家有帮手、孤寡有照料、生病有急医。
“我们的目的,是要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很好的养老服务,通过革新养老模式,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养老服务科相关人员说。
养老食堂、日间照料、中医理疗、老年人文化娱乐……和谐公租房小区社区生活服务综合体构思出了一条较为完整的养老模式变革规划链,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个小区商议纳入该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