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高温时节,出现以下情况,就要小心中暑。
先兆中暑:暴露于高温环境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
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四肢湿冷、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等症状,体温升至38℃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多见于青壮年,高温强体力劳动后,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和疼痛。
热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多表现为多汗、极度口渴、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体温升高,可有心率加快、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等明显脱水表现。
热射病:典型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肺水肿、肝肾衰竭等。
一旦发现有中暑征兆,可以立即采用急救四法:
搬移:出现中暑先兆时,立即撤离高温环境。在阴凉处安静休息,解松或者脱去衣服降温。
降温:可以采用扇风、吹电扇、湿毛巾冷敷、酒精或冰水擦身等散热方式,待体温降到38℃以下停止降温,避免因持续降温导致身体失温。
补水:可以喝加了食盐的水,或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水分,但中暑后不要一次大量饮水,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
及时送医:如降温处理不能缓解病情,或出现昏迷、虚脱的重症中暑,要立即送医院诊治;如果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
特别提醒:藿香正气水并不是中暑后的首选良药。它含有酒精,会加重脱水,反而让中暑症状更严重。
中暑重在预防,长时间在太阳下工作或走路时,要戴上草帽或太阳帽,注意休息,也可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如早出工、中午多休息、晚收工等,出汗多时要多喝些淡盐水。在室内工作时如果气温过高,也会发生中暑,要让空气流通。根据劳动和工作环境而采取相应的防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