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9日

书与人

走进书的世界

李云娥

我读小学时,学习内容特别简单,劳动课有点多。有时我们像一群鸭子一样,跟着老师到垄里拔杂草,到土里摘棉花,到田里拾麦穗。平时在教室里坐一坐,翻来覆去读那几句:“红缨枪,肩上扛,雄赳赳,气昂昂……”

那时没有家庭作业,也没电视看、没手机玩,课余时间就像山里的落叶——大把大把的。活泼好动的我精力无处安放,常常搞些莫名其妙的破坏,用我母亲的话就是“死蛇也戳一把”。给长豆角“织辫子”,给苦瓜上的疙瘩“刮痧”,把红薯叶子柄掰成一段一段做项链……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几个比我大几岁的同村人,挤在一起看一本小人书。那是一本破烂不堪的连环画,没有封面也不见封底,书的四角都卷起来了,每一页都皱皱巴巴,上面还有泥巴印子,中间还有缺失……好像翻一下,书就会四分五裂,但这丝毫没影响他们的阅读兴趣。他们绞尽脑汁地“狗尾续貂”,猜想缺失部分的内容。看到精彩的地方,一个人大声念了出来:觉远来了个龙探爪,金深使了个虎下山……那一刻,我闻到了文字诱人的香味,感受到文字那种蚀骨的魅力,内心沉静下来。看完连环画,有几个小子就在草地上模仿觉远和金深比划起来,一招一式那么滑稽,像两只猴子在跳拉丁舞,旁观的人笑得在地上乱滚。过了一段时间,我用两粒坚硬透明的水果糖换到了那本《十八罗汉》,这是我人生中拥有的第一本书。

后来,我又陆续看了几本连环画,什么《隋唐演义》《五鼠闹东京》《花为媒》等。这些连环画多是一些被撕了封面,手掌大小,插图上打有叉叉的,有些人物的嘴巴还被红墨水涂红了。那时候,我的识字量太少,多半要借助插图,连蒙带猜,把故事内容粗略地猜出来。遇到看不懂的、有争议的地方,比如展昭和白玉堂谁是天下第一,我往往会和同伴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些连环画在我们手里传来传去,最后“尸骨无存”。此外,谁有小人书,借给别人看一次,可以换一块蘸了辣椒粉的酸萝卜。那萝卜酸辣爽口,无端地让我们流口水。

之后,我千方百计找书看,相继读了《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对阅读产生了更强烈的兴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我想探究书里的世界,在书中漫无边际地奔跑,在书中开疆拓土。

(李云娥,邵阳县人,数学高级教师)

--> 2023-08-09 李云娥 书与人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9558.html 1 走进书的世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