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我市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有效降雨量少,旱情日趋严重。为降低旱情对农业生产和农村饮水的不利影响,各县市区积极调度现有来水,研判灌溉用水需求,制定保水、引水、管水措施,实现有水可调、应调必调,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
隆回县:打井引水保民生
“出水了!”8月4日下午,隆回县滩头镇城东村三面水库下游打井现场,随着清冽的地下水喷涌而出,现场传来一阵欢呼声。
“今年雨下得少,我们村山塘水库蓄水少,水位比往年都要低。有了这口水井,周边农田就有救了!”城东村党支部书记肖柯介绍,7月中旬,该村就积极开展抗旱保收工作,迅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地勘察,确定水井点位,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打井方案,实施打井抗旱。
“后续我们会为水井装上水泵,方便村民取水。”隆回县水利局驻城东村“第一书记”周乐辉介绍,“这口井有50多米深,出水量好,基本可以保证周边农田的灌溉用水和群众生活用水。”
据悉,今年入夏以来,隆回县持续高温少雨,大部分农村山塘和水库蓄水不足,农田灌溉受到影响。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隆回县水利局科学调度,要求大中型水库停止发电,蓄水应对旱情。该县投入1000万元,加快山塘清淤整治“三年行动”实施进度,要求8月底前完成295口山塘的清淤建设任务,预计新增蓄水能力51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260公顷。对严重干旱死角地带,该县优先安排水利建设资金,实施打井应急抗旱。
大祥区:清淤疏浚保用水
7月以来,大祥区辖区内水库及山塘水位下降较快。该区采取清淤疏浚、电排抽水等抗旱措施,全力保障生产用水。
摸清家底早准备。大祥区突出重点,加强抗旱家底摸排,重点统计了全区行政村和社区旱情容易区情况、各类灌区灌溉供水工程情况、全区31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情况。同时,统计了全区发挥抗旱效益的农村机井的运行情况及泵站情况,并编制了水利防旱抗旱应急预案,全力打好打赢防汛抗旱“主动仗”。
水利设施早维修。大祥区各级责任人深入用水紧张地区指导抗旱工作,组织干部群众进行渠道清淤、修复水毁工程、维修抗旱设施设备。同时,及时开启沿河电排,确保作物灌溉用水。截至目前,该区共计出动干部200余人次,动用电排等设备15台,清淤疏渠3公里,抢修水毁工程5处,对延缓旱情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邵阳县:多措并举解水困
为应对极端高温干旱大“烤”,邵阳县水利部门积极采取多种抗旱措施,以缓解燃眉之急。
应急供水保民生。该县完善应急供水保障方案,采取多种措施,首先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延伸管网106.4公里,解决30023人的饮水难题;新建水源73处,解决34107人的饮水难题;新增抽水泵106台,解决13789人的饮水难题;从其他水厂调水并出动调水车459辆次,解决5873人的饮水难题;出动送水车657辆次,解决6091人的饮水难题;通过其他措施,解决6339人的饮水难题。
科学调度水资源。该县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用水,先地表、后地下,先灌溉、后发电”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同时,组织农业、经管、畜牧、水利等部门进村入组,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指导群众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水源充足的地方,力争实现晚稻百分之百成活;水源不足的地方,力争实现中稻丰收、部分晚稻成活;缺水的地方,指导改种秋玉米、红薯、荞麦、马铃薯等耐旱作物,大力发展畜牧业和非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