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6个月,我市完成房地产投资109.2355亿元,同比增长3.6%,排全省第二。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54.53万平方米,排全省第三,增速全省排名第二。全市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13.3849亿元,排全省第三。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已出台的支持房地产发展的系列政策持续发力,效果明显,市场正在恢复、转好。市场需求端、供应端、金融端都有积极变化。这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要求,全面落实房地产调控“一城一策”,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促进我市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取得的成效。
政策红利显效
去年5月25日,市政府办下发《关于促进全市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业界称之为“16条”,主要针对购房人、房地产企业两个方面的市场主体,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和利企措施,促进全市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3月31日,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印发《关于调整和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的通知》,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作用,明确最低可贷款额度,提高首套房贷款个贷倍数,放宽业务受理时限,简化了租房提取资料,适当提高租房标准。
4月3日,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措施》,在我市去年出台的“16条”基础上推出了“新7条”,包括实行购房款补贴、实施购房契税补贴、容缺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加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征缴、适度降低建筑密度、规范地下车位等配套设施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取、加强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等一系列惠民和利企措施。
6月30日,市房地产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印发《关于集中化解房地产风险项目验收办证突出问题的通知》,这是我市围绕“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出台的特殊支持政策,明确在确保法律底线、质量安全、消防安全的前提下,用活用足法律政策,简化有关验收手续,重点解决未通过竣工验收备案导致房地产风险项目信访突出问题的办证问题,分类化解房地产风险项目交楼验收办证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市房地产业稳健发展。
从去年6月开始,全市大部分房企都在落实“16条”的基础上,使出浑身解数开展花式促销活动,吸引了不少购房者,带动了住宅产品成交。
房地产在国民经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都占有相当高的份额,对于经济和金融稳定、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统性影响。目前,我市仍然存在大量刚性住房需求与改善型住房需求,供需关系并没有失衡。尽管当前我市个别房地产企业由于自身经营不善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债务问题,但并不会影响我市中长期房地产市场的正常融资功能,下一步我市房地产市场总体健康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16条”“新7条”催生积极变化,我市房地产市场预期持续好转,我市房地产整体行业信心正在逐步恢复,房价稳定,销售看好,促使房地产业朝着平稳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市场效果向好
6月30日,邵阳市通茂置业有限公司都市华府项目18号楼举行封顶仪式。项目施工、监理单位代表和公司管理层等参加“保交楼”誓师活动。
都市华府项目自2022年6月复工以来,整整一年时间里,项目部和湖南攀峰建设有限公司共同努力,日夜奋战,克服重重困难于6月底完成了18号楼封顶,全面完成年度保交楼任务指日可待。“在后期的施工中,项目会根据建设方的整体推进计划,合理分配资源,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交付。”项目负责人罗斌介绍。
“房地产规模大、链条长、牵涉面广,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支柱’和‘大盘’。”市住建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少红表示,当前,我市发展所对应的住房需求依然能够支撑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
“通过匠心打造,提供高品质物业服务,为业主打造高品质生活场景,这在邵阳是很有市场的。我对未来房地产市场有信心。”湖南广厦名都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余成祥对我市高品质商品住房市场看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房地产业发展,主要领导多次专题听取我市房地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调研、调度房地产工作,了解房地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市场形势,明确调控监管基调,调度房地产风险项目处置、保交楼工作等,并举办了邵阳市第17届(春季)房交会,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今年前6个月,我市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运行好转多为恢复性好转,短期来看,稳定购房者置业信心和预期仍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恢复的关键。今年来,随着新一轮支持措施的实施,行业信心提升,我市大部分房企销售发生明显改善。随着“商改住”政策的试点推进,非住宅去库存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后期随着调控政策的逐步宽松和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市场预期将进一步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