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4日

鼠头“变”鸭脖的反思

陈梦琪

指鼠为鸭 李志军 (漫画)

前段,江西南昌某职业高校的“鼠头鸭脖”事件,引发热议,至今热度不退。

鼠头面目可憎,鸭子十分可爱。鼠头与鸭脖本相去甚远,无从混淆,但在这所学校食堂的饭菜里,却有了“鼠头鸭脖”之争。

事情的发展戏剧性地一波三折:先是学生多人见证并质疑的鼠头没被“取样送检”,反被食堂工作人员“随手”丢弃了。二是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的江局长面对镜头,信誓旦旦地宣称:“经反复对比确认,这个异物就是鸭脖。”三是本已把鼠头拍成视频发到网上的学生,事后居然自己又发文“澄清”,“确认”不是鼠头,是“鸭脖”。

让事情反转的,是江西省组成的省级四部门联合调查组。经过勘察现场、调看食堂后厨视频、查阅采购清单、走访当事学生和食堂员工、组织动物专家对当事学生所拍照片和视频进行专业辨识等系列流程,终于判定为“老鼠类啮齿动物的头部”。通俗地讲,就是鼠头。并对当事食堂和当事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理。

结果一出,网友大快。不仅为联合调查组的公正、严谨、担当、给力叫好,也给了江局长好一顿冷嘲热讽。最不客气的一句留言是,“江局长的圆脸,被扇成了尖尖的耗子脸”。并跟帖,“别光处置企业啊,先把‘赵高’处置了”。

在网友眼里,这个指鼠为鸭的江局长,无异于指鹿为马的赵高,活该被“扇”,更应被“处置”。话是糙了点,但理是这个理,情绪是这种情绪。网络“江湖”,网友也从来都是“快意恩仇”的。

真相见了分晓,事情也有了了结,似乎可画上句号。但真相背后的“真相”却让人反思,而且细思极恐。

比如鼠头怎么进到了菜里?那是剁碎的呀。“鼠”是怎么“混”进去的?切菜时不看的吗?还有多少学生食堂存在这样的“草菅鼠命”?再去打饭打菜会不会留下心里阴影?人多的学生大食堂怎么强化监管吃上放心菜,食品安全如何有保障?

比如江局长的“反复比对”和“确认”,比对的“样本”是什么?确认的流程有哪些?得到的结论是调包的“眼见为实”、还是环环相扣的“误导”、还是浅尝辄止的走过场、还是利益输送的胡说八道或者站台代言?

比如当事学生为什么要反口?背后有没有威逼或者利诱?网传的“对话”:“同学,你毕业证是不是掉了?哦,我看错了,是鸭脖。”会不会真的只是一个“段子”?为什么每到上面来调查,就会出现那么多的“违心”和“被自愿”?

比如食堂工作人员在质疑过程中为什么要将鼠头当场丢弃?是故意还是无意?是本意还是授意?鼠头混鸭脖虽比鱼目混珠更荒唐可笑,但尚不是食物中毒,更不会人命关天,无非就是一个担责。错了就要认,错了就要改。小错都要掩饰和掩盖,那大错岂不是更要逃避!

为什么纠错和担责有那么“难”?为什么真相总被人“雪藏”?我们期待,真相总在到来的路上。即使偶尔迟到,但永远不要缺席。

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法治、正义和良知,揭晓真相,并不遥远。

(作者单位:市文化执法支队)

--> 2023-08-04 陈梦琪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9147.html 1 鼠头“变”鸭脖的反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