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兄将即将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三闲回忆录》清样发给我,嘱我写个后记。我怕写不好,想推辞,又怕却之不恭,便半推半就地接受了任务。
廖兄本名伟仁,“三闲”是他退休后玩微信的雅号,寓从教、从政、从商三道闲退之意,兼发多修闲情、少管闲事、偶挣闲钱之愿。我和他是邵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同学。进修一年后,地、市合并。原地、市的两所教师进修学院也相继合并,但依然分为两个校区。我们校区有两个中文班,一班学员来自洞口、绥宁、城步和邵阳县,二班学员来自隆回、武冈、新宁。我和廖兄不仅同班,而且同寝室。朝夕相处两年,毕业后他回到城北中学,我没有回原来的周旺中学,而是进了隆回二中,以后到政协、组织部等单位工作。我们都在县城,且都在县就业培训中心兼过课,交往频繁,自以为对他相当了解。但读了书稿之后,发现廖兄的人格比我知道的丰满得多,他的人生比我了解的更精彩得多。
廖兄好学乐群,多才多艺,这是我一向知道的。在进修的同学中,他年龄偏大,但富有激情、乐于助人,公益活动踊跃参加;凭着自己的敏慧和勤奋,学业成绩也一直领先,而且吹拉弹唱乃至棋牌技艺都高人一筹。尤其是他的二胡拉得出神入化,那悠扬的琴声,好几次把校外的美女吸引过来,惹得其他同学围观、吃醋。然而,读了书稿之后,我才知道他的琴声的魔力远不止于此。在武冈师范读书时,他的琴声“赚”到了一位女同学手织的毛衣;在隆回三中教书时,他的琴声收获了一场美妙的初恋。
1994年9月,廖兄因教学教研成果卓著,调到县教研室担任高中语文教研员。可是才干了一年多时间,他就另择高枝,进了县国土局。此时,我也调到了市政协。更出乎意料的还在后头,也是我未看书稿前一无所知的。廖兄才刚五十出头,就毫不恋栈地弃政从商去了。廖兄人虽机灵,但善良厚道,重情讲义,这样的人会经商能挣钱吗?然而,“奇迹”再一次在廖兄身上出现了,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细读书稿,才知廖兄一如从教那些年的自强不息、勤学不怠,把国土管理与城市规划的大学文凭、土地拍卖主持人和房地产经纪人资质,还有土地估价师证都拿到手了。凭着手里的这些“硬核”和身上固有的真诚、守信,又有什么事做不成功呢?
通读廖兄的这部书稿,感觉句句琳琅,章章精彩,这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的率真坦白、文笔晓畅。人生本身就是一部书,廖兄的人生如此精彩,他写的书焉能不精彩!
一生精彩的廖兄,不仅为自己、为家人挣到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给后辈子孙乃至我们这帮同学好友准备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三闲回忆录》付梓之后,他的《诗韵》《游记》《扯淡》等几部书稿,也将陆续面世。作为他的学弟和粉丝,我期待一睹为快。
(陈扬桂,隆回人,湖南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