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必须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六个必须坚持”是在新时代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核,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深邃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深刻领悟“六个必须坚持”的精髓要义,在实践中自觉运用其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指导工作,是将这一伟大创造思想创新转化为实践力量的时代要求。
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没有任何人能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壮大史就是一部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波澜壮阔史。党的二十大的报告中,处处都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初心使命。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致力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为人民谋幸福,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自信自立充分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自信,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自立,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生活和事业上努力奋斗。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新征程上,必须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固本强基,创新才能引领时代。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守正创新始终是推动我们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只有怀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立足实践,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不断开拓创新,迈向辉煌。
四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前进的道路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极不稳定,迈向新的伟大征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把握大局大势,把准前进方向,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发扬斗争精神,勇于直面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五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一种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既体现了党在发扬中国传统系统思想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思想自觉,更体现在把系统观念创造性运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政治自觉。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要我们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系统地综合考虑如政治与经济、物质与文化、发展与民生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发挥其整体功能。
六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方法论基础,把世界历史的理论逻辑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相结合。放眼全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秩序和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人类又一次站在了艰难抉择的十字路口,更需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六个必须坚持”从价值取向、基本立足点、原则方向、主要着力点、思想方法、胸怀格局等视角,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立场、理论品格、精神气质和思想方法,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