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1日

煮酒论史

锐身自任 不惮劳怨

——陈鸣志在抗法护台中的积极作用

范诚

陈鸣志,字展堂,新宁人,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

光绪七年(1881)至十年(1884),左宗棠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陈鸣志以江苏候补道充左宗棠幕员。左宗棠先后委派陈鸣志验收朱家山、赤山湖水利工程,并派充其担任沿海沿江渔团督查,金陵机器局、上海机器局帮办,两江总督营务处总理等职。左宗棠重返军机处后,由曾国荃继任两江总督,陈鸣志仍留任两江总督署营务处。

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1884年7月18日,清廷任命大学士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统筹福建、台湾地区抗法事宜。8月26日,左宗棠由北京行抵南京,与两江总督曾国荃会商军饷和枪械事宜,决定由两江防区内抽调原左宗棠旧部恪靖军7个营,以及两江总督亲兵1个营,由陈鸣志带往福建。10月27日,陈鸣志率各营随左宗棠抵达福州。左宗棠抵达福州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设法收复基隆。11月25日,左宗棠派陈鸣志横渡台湾海峡,充任他在台湾的联络官,并命令陈鸣志会同台湾总兵、台湾道刘璈及地方绅士妥善筹划规复基隆之策。左宗棠认为“陈鸣志军谋吏治皆其所优,必能使各营联络一气,以壮声威”。12月下旬,陈鸣志率卫队扮作商人,由泉州臭涂港偷偷登上英国商船,经过台湾最南端的海面,绕道至卑南(今台东)登岸。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初二,抵达台南府城。陈鸣志到台湾后,收集散落在台湾的楚湘壮勇,同随带卫队编成一营,委任西征立功记名提督谭慎典统率;又募土勇千人,于正月十七开抵台北府城。

此时,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带援兵千人也到达基隆。正月十八,法军大举向台北府前哨阵地进犯,企图占领台北。刘铭传命令聂士成的淮军、陈鸣志的湘军开赴前线御敌。此后,陈鸣志率军收复孜口、大水窟、八堵尖等地要隘,扼守前锋,英勇抗敌。1885年4月17日,中法在天津签订和约。不久,法军撤出基隆、澎湖,战事结束。

清廷依仗的台湾两支武装力量湘军与淮军,素有矛盾。刘璈系湘军将领,是左宗棠的爱将。刘铭传系淮军将领,为李鸿章心腹。陈鸣志为人正派,精明能干,善于协调各方关系。在署台湾道期间,以祖国及台湾人民利益为重,自觉排除湘淮门户之见,积极协助刘铭传经理善后,整顿盐务,整饬吏治,参与平番扶番,办理清赋,成绩卓著。

因为陈鸣志是左宗棠部属,属于湘系军人,虽然工作出色,但刘铭传只予以表扬,而不予实质性提拔。陈鸣志在治理台湾澎湖期间,增修边备,广结民心,使战乱后的台、澎民众较为安宁。其后,陈奉调督福建粮道,署福建按察使,补授福宁兵备道。

1896年夏,陈鸣志因积劳成疾,辞官回湘调治。因病情严重,第二年病逝于长沙,后葬回故乡新宁黄龙镇沉水野牛岭。其墓志铭由时任两广总督谭钟麟撰写,都察院左都御史徐树铭书碑。

(范诚,新宁人,湖南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

--> 2023-08-01 范诚 ——陈鸣志在抗法护台中的积极作用 煮酒论史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9110.html 1 锐身自任 不惮劳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