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梳理出了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防学生溺水、禁毒、反电诈、信访等一批社会治理突出问题,主动出击,集中攻坚,以“重点施治”推动“市域之治”。
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我市“市域之治”工作精彩纷呈、亮点频现。不少地方或单位的工作举措与方法务实创新、扎实有效,操作性强,值得学习借鉴。
自今日起,本报特推出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两年多来,全县实施‘积分换项目’工作模式,县委、县政府整合部门资金,根据积分多少,以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形式奖励到村。我们再也不需要帮村里跑资金、要项目了!”7月12日,记者在洞口县高沙镇采访,工作人员高兴地说。
“积分换项目”工作模式,是洞口县创新开展“六零”村(社区)创建机制,努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的举措之一。两年多来,洞口县积极开展“六零”村(社区)创建,努力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进一步凝聚了干群合力,构建了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两年多来,洞口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六零”村(社区)创建,即:零违建、零污染、零非访、零发案、零违纪、零事故。对全县耕地保护、生态文明、信访维稳、平安建设、清廉建设、安全生产等底线工作,该县进行一体安排、统筹推进,并制定正负面清单,将重点任务转化为可视化、可量化的56项具体指标。
洞口县完善“五级积分”联动考核机制,以364个村(社区)为考核主体,对联乡联村的89个县直部门、24个乡镇(街道、管理区)进行一体考核、同奖同罚。乡镇考核基础工作,县直有关部门考核正负面清单,形成县考核到乡到村、村考核到组到户的量化考核体系,构建了“户获积分兑奖品、村组获积分换项目、乡得积分获奖励、县直部门获积分赢绩效”的利益关联机制,倡树了群众引领群众、群众监督群众、群众教育群众的基层共治大格局。
洞口县实施包保全覆盖。县级领导联乡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组长包户,基本实现了家家党员联、户户见党员。政策宣传到村,结合“微宣讲”“院落会”“敲门行动”,他们将相关政策第一时间宣传讲解到每家每户;问题解决到村,做到矛盾不调处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撤兵;积分考核到村,坚守“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还政于民”初衷。每年在不增加县财政经费的前提下,该县统筹全县各部门零散项目资金5000万元,对“六零”创建年度积分排名前100名的村,奖励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
洞口县还彻底改变了以往村(社区)干部打报告、县领导签条子、部门负责人表态给项目的资源配置方式。该县坚持以实干论英雄,以成效得项目,防止了村级跑项目争资金带来的廉政风险,撬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
“六零”村(社区)创建活动,构建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该县竹市镇安南村刘某贵是一名老信访户,多次越级上访。自“六零”村创建开展以来,在党员干部、邻居和家人的共同说服下,他停访息诉,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为村里争创积分。该村也由信访重点村成为无访示范村。该县雪峰街道天井村还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