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3日

故乡,一幅日益清晰的立体画

杨能广

人生兜兜转转,我从家乡邵东来到邵阳上大学,然后回原籍工作,再是婚后调到离邵阳城区很近的新邵县城工作,一晃30多个年头过去了。

记得20世纪90年代,刚到新邵工作和生活时,面对的是陌生的邻居、陌生的同事、陌生的生活环境,思乡之情特别强烈。我想念家乡年事渐高的父母、熟稔的山水和乡音、醇厚的民情民俗和纯朴的父老乡亲,还有烟火味直抵舌尖的家乡菜。其实,新邵距离老家也就50多公里。但那时潭邵高速没有通车,我没有条件买私家车,回家一趟要转车多次,时间要老半天,小孩也尚幼,所以返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最初,与家里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书信。通过书信,我向父母汇报尚在幼龄的儿子的成长情况和自己的工作、家庭生活情况,还有计划何时回家探望他们等。父亲则在信里说说自己和母亲的身体情况,家里的收成,弟弟妹妹的学习成绩及表现,以及亲友邻里间的一些杂事等。

本世纪初,程控电话逐渐进入群众家。虽然初装费不便宜,但因我们兄妹都在外工作或经商,为方便联系,家境本不宽裕的父母咬咬牙在村里第一批装上了程控电话。从此,我与家里的联系就从读无声的书信转为听有声的通话。通过父母绘声绘色的介绍,家里的大小事情,以及家乡的最新变化,在我脑海中构成一幅幅更加清晰的图画。

再过了几年,我用上了移动电话,既可随时与父母联系,他们也可以随时联系我,特别是在有要紧的事情的时候,作用最为明显。记得2012年冬,父亲突然中风需紧急送医,母亲第一时间拨通了我的电话。我马上联系老家一个朋友用车将我父亲送往县医院,我则火速从新邵出发,双方在医院汇合,从而保证父亲第一时间得到救治,避免了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如今,通过微信,能将家乡更清晰更立体地呈现到我们这些游子眼前。尽管年事已高的父母学不会用智能手机,但留守在家的弟媳和侄儿都用上了。通过微信这一沟通渠道,家乡,已成为呈现在我眼前的一幅日益清晰的立体画。油菜花开了、西瓜熟了、橘子红了,亲人们会通过微信发给我看一看;村里建起了文体广场、购置了音响,农家大嫂们跳起了广场舞,有人会发朋友圈;哪位“土豪”建起了小别墅,会在群里晒一晒;谁家有喜事,也与大家分享分享。村“两委”还建起了工作群,将我们这些在外地的乡友都拉进了群。村领导在群里发布工作通知,公布村级要事,村民则提出意见建议,干群互动,共促振兴。特别是通过微信,我能与家人和乡亲即时视频通话,对所关心的场面可即时看到,既有图像又有声音,这不就是一幅关于家乡的立体画吗?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万万千千,通讯的进步只是一个缩影而已。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生活将发生更多神奇的变化。

(杨能广,任职于新邵县融媒体中心)

--> 2023-07-23 杨能广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8490.html 1 故乡,一幅日益清晰的立体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