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凌晨2时,武冈市马坪乡团圆村杨先生家里仍聚集着很多亲人,大家焦急万分,因为家中88岁高龄的老人突然病重,而马坪乡地处偏远,难以迅速就医……
杨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通了乡卫生院负责人的电话。没料想,1小时内,2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就来到了老人家身边,为其监测生命体征、打针、挂点滴……老人家的病情总算稳定了下来,一家人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老人突然病重把我们吓坏了,88岁,去大医院路途遥远,来回折腾,又怕耽误抢救时间,真的是左右为难。我们都在门口盼着你们,看到亮着的车灯向这边来,我们就像吃了颗定心丸。”杨先生一家人对上门的医护人员频频致谢。
村医邓军说:“我搞村医这么久,对村里村民的健康情况比较了解。团圆村有比较多的留守老人,很多都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我每个季度都上门为他们监测血压、血糖,提醒按时吃药。”
夜色里,邓军的车灯点亮杨先生一家人的希望。这也是我市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一个例证。
近年来,我市建立起由8000名家庭医生组成的2238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全市重点人群提供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确保24小时守护健康“不打烊”,让群众有了暖心“医”靠。
我市严格遵循“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服务宗旨,实现健康服务“高质量”推进。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238个,乡村振兴全口径监测对象签约934880人,签约率100%。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孕产妇等为重点服务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血压、血糖监测等服务。截至今年6月,全市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438054份,其中0岁至6岁儿童管理307659人,孕产妇管理25741人,老年人管理932358人,高血压患者管理500280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172434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36032人,重点人群签约率均在90%以上。
家庭医生要“有”,更要“优”。为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全面提升全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我市围绕上下互通,延伸服务深度,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落实健康服务“高标准”定位。全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远程诊室172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建成21家,完成与省远程医疗监管与服务平台成功对接,基本实现了“乡检查、县诊断、乡治疗”远程医疗服务“一张网”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市远程诊疗服务37925人次。
我市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帮扶指导作用,组建不同形式医疗联合体129个,其中县域医共体35个、专科联盟56个、面向边远地区远程医疗协作网38个,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构建了“村乡县市”四级接诊网络。
此外,我市还认真开展“千名医师进乡村”活动,2023年年初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医务人员1271人次,门诊3998人次,巡诊1635人次,查房2833人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981人次。
我市围绕资源整合,完善服务体系,积极打造基层医疗服务“高地”,实施健康服务“高规格”谋划。2023年,市卫健委争取上级资金2000余万元,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制氧机350余台、便携式肺功能仪450余台、呼吸机150余台、救护车70余台、指夹式脉搏血氧仪7000余个。
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督促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加强内涵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全市已有25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163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