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漫步在邵阳县蔡桥乡桂花村,只见金秋梨挂满枝头,柰李果肉渐黄,稻穗颗粒饱满,山野田间一派好“丰”景。
近年来,桂花村坚持党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壮大村集体经济,党群齐心推动乡村蝶变,乡村振兴呈现新气象。
“头雁”领飞强产业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离不开“头雁”领飞。面对村里基础设施差、没有产业、村集体经济为零等窘境,桂花村党支部书记肖青林决心带领村“两委”班子让村里变一变。
资金有限,怎么变?“修路是好,但不能富民,产业才能管长远!”肖青林坚定地说。2016年,他赴怀化安江农校学习,并邀请农校老师来村实地考察自然条件。根据老师推荐,结合市场考察情况,决定利用村集体土地发展100亩金秋梨。
项目有了,怎么干?“招商引资的话,老百姓得实惠少,只有自主发展是最好的!”说干就干,肖青林带领村“两委”班子和3名在家党员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筑强了战斗堡垒,拉开了产业发展序幕。
集体经济助民富
“金秋梨还有20来天就要上市了。今年是金秋梨挂果的第3年,预计总产量有4万公斤。”该村果园技术管理员肖和军笑呵呵地介绍,去年,村里金秋梨总产量达2.5万公斤,收益达20万元,除去成本,村集体收益9.9万元。
为改变产业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的状况,桂花村陆续发展了500亩油茶林、50亩柰李、50亩黄金贡柚和300亩双季稻等村集体产业,实现了“长短结合、优势互补”,同时带动了10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
2022年,桂花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7.6万元,人均收入2.1万余元,达到发展产业前的2倍。
共建共享幸福来
村民腰包鼓了,从“站着看”转变为“跟着干”,桂花村的村容村貌、乡亲们的精神面貌都随之大变样。
“这事放在以前难免有矛盾,但现在没有一个人有意见!”肖青林告诉记者,村里发展产业修机耕道时,共需占用村民30亩地,相关村民不谈条件,纷纷主动让地。除了产业发展,村民对村里各项工作都大力支持,党群齐心共建家乡。
村里有了产业,集体有了收入,党组织力量更强了。桂花村用村集体收益新修牌楼、加装路灯、资助孤儿、慰问困难老党员等,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满满。该村也先后获得“党建示范村”“民族团结示范村”“县级美丽庭院示范村”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