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绥宁县河口苗族乡多逸寨村的“网红”养蜂人陈政辉忙着用手机直播他的养蜂生活。他一边收割蜂蜜,一边与粉丝们交流、接收订单。在绥宁县,像陈政辉这样的蜂农共有400余人。该县各乡镇先后成立了6个养蜂专业合作社,全县年产蜂蜜约260吨,总产值约0.5亿元。
绥宁县被誉为“神奇绿洲”,是“三湘林业第一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82.85%。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蜜源植物开花,为蜜蜂提供了丰富充足的蜜源。
长铺子苗族侗族乡蜂农彭先儒在哨溪口、堡子岭一带养蜂40余年,绥宁丰富的蜜源资源常常让他赞不绝口,养蜂卖蜜的收入也让他的日子越过越甜美。面对记者的采访,彭先儒兴高采烈地介绍道:“我们这里山多林密,蜜源植物相当丰富,气候条件也适合养殖蜜蜂。一年可养蜂600多箱,产量在10多吨,由于品质优异,根本就不愁销路。”
绥宁县汉腾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红强从小跟父亲学习养蜂技术,掌握了中华蜜蜂的生活习性,蜜蜂产业越做越大。目前,他共养蜂100多箱,年产蜂蜜1500多公斤,收入20多万元。
“目前,绥宁县全境饲养蜜蜂50000箱(群)以上,其中饲养80群以上的规模户有43户,有3个合作社注册了蜂蜜产品商标,1个蜜蜂养殖基地取得了食品经营许可证。”绥宁县兽牧水产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徐亨玉介绍,通过蜂蜜产业的带动和品牌化建设,推动了绥宁蜂产业从“特色”走向“底色”,小蜜蜂大产业格局逐步变为现实,给群众增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蜜”方。
近年来,绥宁县依托资源优势,把蜂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来抓,在麻塘、河口、长铺子、寨市、关峡、武阳等乡镇拟建县级中华蜜蜂资源保护区,指导蜂农生产,帮助宣传推销土蜂蜜,规范和制止侵害中蜂的胡蜂养殖,依法依规限制意大利蜂放养行为,鼓励举报和打击毁灭野生蜜蜂的违法行为,不断推进中华蜜蜂养殖产业发展壮大,为群众铺就“甜蜜”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