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中心支行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工程,建立并动态更新全市乡村振兴融资需求库和融资需求“白名单”,为名单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立了“一对一”的主办银行,为每个行政村金融服务站配备了一位金融“村官”,从而为银行机构开展“一行一品”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打下基础。
助农贷款解融资难题
“‘种业贷’办理便捷,使用灵活,是我们制种户的好帮手。”7月10日,武冈市某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先生说道。在支持特色种业发展方面,中国农业银行邵阳分行从农户需求出发,创新推出无抵押无担保的“粮食种业贷”,帮助像黄先生这样的制种能手解决了资金问题;长沙银行邵阳分行推出“水稻制种贷”,共计为我市水稻制种产业振兴项目投放贷款近1.2亿元,有效解决了制种和种粮主体融资需求短、频、快和缺抵押担保的难题。
为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我市银行机构聚焦高标准农田、农村道路交通、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积极投放涉农贷款。中国农业银行邵阳分行建立涵盖两供两治(供水供气及污水和垃圾治理)、县域旅游、水利水电、土地整治等领域重点项目库,发放乡村建设贷款56.44亿元,并发放了全省首笔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贷款。
加强对接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产业兴则经济活。为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我市银行机构主动对接市区的蔬菜花卉苗木、邵阳县的油茶、邵东市的中药材等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市场主体,推出“苗木贷”“油茶贷”“中药材贷”等40余款特色产品,累计发放“一县一特”产业贷款29.81亿元,同比增长23.81%。
同时,我市各银行机构积极拓展抵质押担保方式。邵东、隆回等地银行机构与当地金银花、玉竹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以“知名中药材注册商标、地理标志+经营权”为质押,发放中药材产业贷款1.53亿元,加权利率仅为3.85%。此外,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中心支行积极推动银担合作,推动市财政设立500万元“生猪贷”保证金,与省农担合作发放“生猪贷”超8亿元。我市各银行机构累计为10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一对一”主办银行制度,贷款余额38.35亿元。其中,23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26.97亿元,占比超七成。
我市通过开展“一行一品”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行动,为市场主体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截至目前,我市银行机构已累计推出各类乡村振兴创新产品103个,累计发放创新贷款48.31亿元,支持贷款户2.17万户。
一站式服务赋能乡村金融
我市着力打造全方位服务,为乡村金融赋能。目前,我市3154个行政村实现了金融服务站点全覆盖,并且与行政服务、电商交易场景深度融合,实现了软硬件设施的“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全方位打造了“人工网点+自助银行+网页、手机App+金融服务站+流动金融服务”五位一体的立体式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网络。
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我市涉农银行机构推广“整村授信”模式,创建信用村、信用乡(镇)2162个,评级农户47.39万户,发放贷款295.05亿元,积极探索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系统。中国农业银行邵阳分行深入开展“深耕千乡万村”专项行动,开展农户信息建档,发放纯信用“惠农e贷”25.6亿元。
为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中心支行按年制作并更新《邵阳市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名录》,2022年以来,已组织金融机构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活动1691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2.88万册,宣传受众超152.44万人次,有力提升了金融政策的普及度、覆盖面,提高了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