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塘乡,隶属新宁县,地处县西北部,东接白沙镇,东南邻金石镇,西靠水庙镇,西北抵武冈市司马冲乡。明清时属赤竹村与金家村,民国十九年(1930)属赤竹乡与金家乡,后属金湖乡。1961年为万塘公社,万塘之名遂沿用至今。1984年5月,公社改乡。1995年,白马田乡(原金家村)并入万塘乡。
清初武冈为战区,新宁为防守之地,在巡检司之外又立汛、塘等以守备。道光《宝庆府志》载,清时新宁境内有塘十七,其中高平塘在金家村、赤竹塘在赤竹村,此两塘为“北通声息于武冈者也”。但万塘之塘与此军事设置之塘并无关系。1983年版《湖南省新宁县地名录》称,万塘之名,传因此地原有一荆棘丛生似水塘的低洼盆地,后有范姓人开成良田,遂得名范塘,后谐音演变为万塘,当地方言范、万音同。后之《湖南省行政区划大典》亦从此说。笔者以为,此说或误,因光绪《新宁县志》载赤竹村有“范塘”:“可溉田数百亩。”可知范塘为塘而非田。万塘,道光《宝庆府志》亦作范塘,看来范塘音讹为万塘的时间并不长。
万塘乡地近武冈,当新宁至武冈要路,为必经之地。明万历年间建有邮亭与铺舍赤竹铺,属赤竹村;又有高平铺、蒋家铺,俱属金家村。明万历《新宁县志》载,赤竹铺在县北四十五里。明湖广按察佥事熊昱因巡视过此地,有诗云:“金山对郭雨初晴,赤竹邮亭路未平。”咸丰四年(1854),郭嵩焘因镇压太平军事至武冈募捐,过赤竹铺,有诗:“赤竹古时驿,赪松到处山。冻云依日暮,欹石傍人顽。”
光绪《新宁县志》等载,清时金山村与赤竹村有福源山、石山、金家山、万象山、高峰山、瓜篷寨、岐泉峰、笔架山等山。其中福源山又名和尚岭,旧有庵,咸丰六年(1856)改建义塾。区内庵庙众多,有大庙、灵官庙(今存)、朝阳庵、普照庵、水口庵、风神殿、新庵堂等。高峰山为区内名山,出赤竹水,东南流注长湖水;又出桐木水,南注赤竹水。区内多水,除上述两水外,还有小水江、岩门水、黄家水、大湾水、仙瓜水、白栗江、竹溪、大洲水。因此多桥,有竹溪桥、横板桥、白马桥、观音桥、双亭桥、双石桥、连兴桥、义兴桥、赤塘桥、狮象桥。后三桥皆跨仙瓜水,其中狮象桥,湘乡人刘元会撰有《狮象桥记》。长湖村又有上石桥与下石桥,均为单孔拱桥,县人云“系古仙迹”,光绪年间重修,今属万塘乡双石村。又刘光才休致后,在白马田周围又捐资架设观音桥、丝线桥、白马田桥及陪龙桥,并修建桥亭。
刘光才(1840—1918),白马田人,晚清名将,随楚勇创始人江忠源之弟江忠义追剿太平军,官至大同镇总兵、上海淞江提督,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宣统三年(1911)告老还乡后,在长湖村建斗光书院(今新宁三中之前身),在家乡白马田万象山建青藜书塾,兴办济婴局,又设养源义庄,造福桑梓。
万塘乡清时户口繁稠,大姓有刘、姚、李、陈、漆、唐等。其中“蒋家铺陈氏”为县内望族,据道光《宝庆府志》之“氏族志”载,明清以来,有乡贤一人、举人两人、贡生三十一人。
(阿旧,新宁人,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