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官桥拐上通往简家垅的柏油马路,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山,还有一栋栋崭新的楼房,偶尔也有池塘从车窗外掠过。塘水是绿色的,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山也被绿色的树和绿色的草包裹。层层叠叠的绿汇成绿色的海洋。
绿是水喂养出来的。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也和水有关——我们20多人是到犬木塘水库邵东灌区采风的。处于“衡邵干旱走廊”腹地的邵东,经常缺水。邵东的水,比油还珍贵。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秧苗插下后,父母就为水操碎了心。池塘有水时,三天两头用水车车。池塘很快见了底,就眼巴巴等着渠道放水。“双抢”大忙时期,中午冒着太阳,晚上整晚不睡,在渠道放水口守水。为了水,平时相亲相爱的乡邻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
邵东人为了水,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先后修了黄家坝、三都、流光岭、上沙江等9座中型水库,还有100多口山塘。邵东也修了不少水厂,到资江引水,到郊外引水。这些措施缓解了邵东缺水的状况,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遇到大旱,水又成了人们心头的痛。
邵东的母亲河桐江,虽然名字中有一个“江”,但它和江相差太远,甚至连河都算不上。关于这条小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很久以前,双凤乡的雷祖岭下住着一对母子。母亲是个寡妇,姓张。儿子叫桐伢子。那天,桐伢子无意中捡到一块宝石。这块宝石很神奇,放进米桶,米桶就出米;放进钱袋,钱袋就出钱;放进水井,水井就出水。一个姓张的财主听说桐伢子捡到了宝石,就带着打手来抢。桐伢子情急之下把宝石吞进了肚子里。不久,桐伢子浑身如火焚,口干舌燥,于是就把身子探进井里喝水。忽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井里不停地往外冒水。而桐伢子也变成一条龙顺水游入东海。后来,桐伢子喝水的那口井源源不断流出水来,形成了一条河,人们把它称为桐江。成了龙的桐伢子每逢天旱,就会飞回家乡,布云施雨,拯救苍生。
传说终归是传说,当不得真。桐伢子为邵东送水送雨只是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
2014年,犬木塘水库工程被列入国务院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2020年,犬木塘水库工程正式开工;今年,犬木塘水库邵东灌区正式开工。邵东灌区总投资18.58亿元,4条干渠2条支渠总长57.366公里,年供水量1.2亿立方米,可保障邵东90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一串串数字,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让人热血沸腾。
可以预见,工程完工时,邵东大地会出现一张纵横交错的水网,像血管一样。这张网将网住民心,网住财富,网住幸福,网住青山秀水,网住如画风景。
初夏的风,带着丝丝凉意,捎来栀子花和杨梅的清香。初夏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洒满简家垅和皇帝岭的每一座山每一栋房屋。我们怀揣喜悦,沐浴着阳光,观看即将成为施工现场的一座座山峰和一条条山沟,听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娓娓而谈。
“我们这个项目就像一根藤上结了四个瓜。总干渠是藤,黄家坝水库是一个瓜,保田水库是一个瓜,三都水库是一个瓜,流光岭水库是一个瓜。从犬木塘水库开始的总干渠翻山越岭,把邵东境内的四个水库串起来,让资江水源源不断注入水库,流进千家万户,流进老百姓的田地。”邵东灌区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如是说。
一根藤上四个瓜,多么形象的比喻!
我盼望着蒂落瓜熟的那一天。
(申云贵,邵东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