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4日

思想者营地

改革家王安石

晓 宇

“爆竹声中一岁去,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起王安石,人们一般会想到他写的《元日》。王安石的诗词极具神韵,世人称为“王荆公体”,其散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

王安石在历史上留下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变法改革。当时宋朝国库亏空,国家官员多,兵多,军队战斗力弱。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王安石,吸取宋仁宗时期范仲淹改革失败的教训,不从政治改革入手,决心实现经济改革,实行青苗法。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把钱粮借给老百姓收取利息,让老百姓不受民间高利贷者的盘剥。他的主张得到了年轻帝王宋神宗的支持。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开始变法,可却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司马光和苏轼就是最主要的反对派。面对阻力,号称“拗相公”的王安石意志坚定,不为所动。

改革虽然因为宋神宗的妥协失败,先后两次罢相的王安石最后也离开了政治中心,但王安石的人品却得到了千古称颂。他从政35年,为官清廉,一尘不染,始终胸怀天下百姓疾苦。他一生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生活方式极其简朴。他的政敌司马光也盛赞其“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请求“朝廷应给予优待”。

王安石心胸开阔,处处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他早年无孩子,妻子花钱给她买来小妾。王安石不知情,问道:“你是谁?”女子答道:“家里欠款,卖身而来。”王安石立即把女子送回去,还资助她钱财,助她夫妻团圆。

面对政敌,他也不是一棍子打死,不结私怨。变法之初,苏轼写文章痛骂王安石“大言滔天,诡论灭世”,多次上书宋神宗骂王安石是奸臣贼子。王安石要苏轼做主考官,苏轼却利用机会,攻击新法。实在忍无可忍,王安石只好把他贬离朝廷,担任杭州通判。

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锒铛入狱,差一点要杀头了。天下之大,只有苏轼弟弟苏辙,他的挚友章醇和王安石帮他说话。当时,王安石还是一个没有官职的退休干部。宋神宗给了其“便宜奏事权”,王安石从来都没有使用过这一特权,可是为了自己的政敌苏轼,他向皇帝建言,“岂有圣世杀才士者乎”。苏轼这才没有被杀,后被贬到黄州。如果王安石是一个没有博大胸怀的人,面对反对自己的政敌,岂肯搭手相救。最后苏王两人在江宁相见,谈论诗词,还成了好朋友。

王安石的变法虽然多受诟病,他本人也因为性格倔强、不近人情,受到时人谩骂,可他心底无私,最终还是得到了千古称颂。

(晓宇,邵阳媒体人)

--> 2023-07-04 晓 宇 思想者营地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7950.html 1 改革家王安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