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3日

旅人手记

行走南岳

楚木湘魂

一村何奇,值得我们转三趟车去看它?

邵阳文化名人邹宗德老师说,奇或不奇是见仁见智的事,但“沧桑巨变”四个字,此村是担得起的。或者说,它起码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一个范本,美丽中国的一个符号。

集市、村庄、城镇……如一页一页的幻灯片,在眼前翻过去了,又有美丽的、明亮的一页翻过来,最后翻到了南岳村——不是南岳衡山的那个南岳,是新邵县寸石镇的南岳村。其地理位置恰好在湖南中心,故称“湘心”。二广高速、邵坪高速以及207国道构成了其最重要的交通动脉。

在南岳村成为“全国文明村”“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之前,有无数的问题摆着。污浊的厕所,泥泞的道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筋筋绊绊,利益的纠结和冲突……听邵阳市委办驻南岳村工作队罗爱国队长讲南岳故事,好比听一部《创业史》,“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在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接力赛中,他们签下“军令状”,以超出一个镇、一个省,面向全国的视野,一种厚植于乡土的情怀,改写了南岳村。

初夏阳光照耀下的南岳村,崭新、敞亮、明丽。远山近水,树上鸣禽,溪畔麻鸭,映着日色,欣欣然有喜气;在扶贫车间缝制手袋的妇女,在蘑菇车间里装运菌种的年轻人,在打理花木的汉子,脸上亦有一种太平盛世的喜气。彩虹跑道、秋收广场、南岳公园……小世界里有大意思,一个村庄有了安稳、富足,昂首阔步向前走的意象。

驻足于南岳村的文化广场上,看睡莲,看球场,看湘心亭,亭上有联:“花雨浇红阡陌梦;诗情染绿水云乡。”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周玉清撰联,中国书法协会理事龙开胜书写。山光水色,绿肥红瘦,生活与梦想,在字里行间荡漾。

同行的彭晓秋先生曾在这里驻过村、流过汗,知晓南岳村的日常情状和故事。他指点给我们一洼一洼的清水芙蓉,一树一树的杨梅,一排一排的香菇大棚——每一种奋斗的姿态都令人欢喜,每一次改革与创新是梦想的诞育。

放眼望去,雾霭从朗概山和龙山上升腾起来,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两山之间,平畴之上,屋舍俨然,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耕作往来者、经商贸易者,各得其所。

与湘心亭遥相呼应的,是东篱亭,因位于村东和高速路的铁篱笆边上而得名。眼前深红的、浅红的蔷薇迸发出馥郁的气味,扶着篱笆攻城略寨,占领每一处空隙,于无声处自有一种轰轰烈烈的繁华。这是人力,亦是自然造化,是现实世界里的一笔浪漫手法。此时水稻一碧无垠,氤氲着日月风露气,料得秋风飒飒时,稻田、银杏各自抖擞黄金甲,各不相让,犹如南岳村不甘人后。亭柱上邹宗德、李逸峰撰、书的对联应此情此景而生:“疏篱扶蔷薇出彩;香稻与银杏争黄。”

在这里,我居然越来越多地看到了一些很响亮的名字:周剑初、李炯峰、夏亦中……或撰联,或挥毫,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原来他们也来过这里,并留下他们对这方水土的记叙、描写或抒情。

反正多的是山,择一山,于葱笼草木中辟一条路上去……藤还是照样左右攀援,香草野花还是照样于石罅中野蛮生长,在漫不经心处别出心裁——这就是属于南岳村的公园了。公园的石牌楼上亦有邹宗德先生的对联:“暂歇耕锄,倩春风种梦;闲歌幸福,看秋色鎏金。”原来那个屋前楼后洁净、清爽,连烟火亦使人觉得洁净的地方,叫幸福屋场。原来“闲歌幸福”“春风种梦”别有深情。原来一个村亦有这样的见识和大气。

公园脚下是丰收广场,风车、马灯、犁、斗笠等一一出镜,呈现了“农耕文化”的主题。这些都是我们童年中看见过、使用过的物件,如今看来唯有亲切,唯有感慨。物是人非,岁月流转,不能不叫人抚今追昔,忆苦思甜。

成就今天南岳村的,是草木山川、桑田美池、陌上花开及一切物华,是每一个耕作人家、每一个驻村工作队员、每一个敢闯敢干的人,是这个伟大的时代和包容开放的政策。因为无数细节的叠加,才打开了今天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局面。

与其说我们在探访南岳村,不如说我们在见证一个乡村的蝶变,进一步说我们在见证一个改天换地的时代。汇入时代洪流的南岳村,是繁星灿烂中的一颗,是百舸争流中的一叶,是史诗中的华丽铺陈,它的画卷正徐徐卷开,不可想象,不可限量。

(楚木湘魂,邵阳市作协会员)

--> 2023-07-03 楚木湘魂 旅人手记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7298.html 1 行走南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