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邵阳,漫步资江河畔,岸绿、天蓝,水清,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这是邵阳市政协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取得实效的具体体现。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民之所愿,政协之责。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政协用心、用力、用情做好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助推邵阳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
盯紧民主监督的每一个环节
4月6日,全省政协启动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后,市政协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省政协主席毛万春的部署动员讲话精神。4天之后,市政协成立了以政协主席周文为组长的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有了工作专班和责任委室。
“要求确保工作信息畅通,情况及时反馈,问题有效解决。”4月17日,市政协改善生态专项民主监督协商座谈会召开,会上,市政府联席会议机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定期通报制度被制定,《政协邵阳市委员会关于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实施方案(试行)》出台。从制度机制上确定了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的方向、目标以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件的出台,让我们的工作有了目标,使我们的监督更细更实。”邵东市政协按照相关制度立即开展了“关注生态环保,委员在行动”主题踏察活动。
“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要与委员视察、大兴调查研究、委员工作室建设等常态化工作相结合”。市县联动,委室配合,部门参与的多元联合行动机制的确立,补齐了现场监督的短板。
“污水处理厂进水口的氮浓度低于50mg/L,这个水还需要处理吗?生活污水是否全部接入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是否正常运行?”在新宁县高桥镇污水处理厂,市政协改善生态环境民主监督小组的专家在查看污水厂进水监控设备时现场提问。
“专家能够发现我们发现不了的问题,能直接点出问题的症结和核心。”在场的监督小组成员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将加强生活污水的收集,改善雨污分流情况,让污水处理厂真正处理污水。”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现场答复。
“监”在关键处,重在“督”改善。在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中,邵阳市政协强化专业支撑和工作研究,组建专家队伍,注重专业意见,让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从“软建议”变为“硬措施”。
聚焦民主监督的每一个问题
“每一年生态环境测评指标要高于上一年度,争取通过三至五年使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在全省市州排名中进入前5名。”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伊始,市政协便确定了工作目标。
以“一号工程”高度强认识,以“一把手工程”力度抓推进。“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是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是对我们履职能力水平的一次考验。”4月27日,在首次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现场,市政协主席周文这样对随行的监督小组成员说。
“桂花渡水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有人游泳,河岸施工区域有泥土裸露,状元洲附近水面出现水葫芦......”在沿江桥河岸旁,周文签发了市政协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开展以来的首张问题处置交办单。
4月起,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分别带队,下沉12个县市区调研指导,在24次调研中向市住建局、市河长办、邵东市政协、邵阳县政协、隆回县政协、新宁县政协、大祥区政协等单位发出问题交办单9张,对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取水点隔离设施不到位、处理厂污水进水污染浓度等19个问题进行了交办,截至目前已有邵阳县政协、邵东市政协、市河长办等单位将10个问题处理到位,9个问题正在整改。
沿江桥旁河岸裸露黄土正在盖砖,河面水葫芦已清理,6月1日在整改问题回头看督查现场,市政协专项民主监督小组对照问题交办单一一核查。
“不止是交办,我们交办了还要看后续,要看是否长效整改,是否以点带面。”监督小组成员介绍,他们对每一个交办件都会持续跟进,充分运用政协交办意见建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协商式“软监督”发挥出“硬作用”,同时将持续开展“回头看”,杜绝问题“反弹”,不让民主监督“走过场”,务求监督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