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农业生产废弃物四处丢弃,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环境整治后,户户改厨、改厕、改污,走在村里感觉像逛公园一样。”6月20日,双清区渡头桥镇姚喆村村民刘友贵说。
姚喆村的改变,只是双清区通过垃圾治理、旱厕改造、产业富农等一系列举措,扮靓“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垃圾治理绘出环境“高颜值”。近年来,双清区把村庄清洁行动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长期性、常态化工程推进,聚焦长效清洁管护机制建立,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为乡村按下“美颜键”。该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清干净、摆整齐、圈家禽、真评比”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对沟渠、山塘、林地、耕地、土坎进行“地毯式”清理,共清理各类垃圾8950吨,基本消灭卫生死角,清除牛皮癣900多处,置换新垃圾桶300多个,清除整改破旧违法广告牌188处。
旱厕改造改出农家新生活。小厕所折射大文明,小“革命”反映大民生。双清区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厕所革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区级领导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班子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片的改厕工作机制。该区以滨江街道百合村为试点,在全区全面推广,现全区共完成无害化厕所改造800座,并对2013年以来财政投入建设的所有厕所共6093座进行了摸排,现已整改并验收问题厕所393座,实现全区无害化厕所改造率达100%。
产业富农提升百姓幸福感。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双清区因地制宜、因村制宜,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果蔬种植等产业,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两塘村曾是省级贫困村。2016年以来,该村在双清区委、区政府的帮扶下,大力发展无花果、油茶、黄桃等经济作物种植,并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该村2018年成功摘掉贫困帽,2019年获评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接下来,双清区将以“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年”为契机,紧盯目标,继续跟进监督,在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上下足功夫,在长效机制建立、跟踪问效等方面持续发力,扎实做到清扫常态化、清理日常化、卫生保持长效化,助推人居环境持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