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7日

◆煮酒论史

宋代武冈州官牟巘

杨运焰

宋代在武冈任职的牟巘,是第一个在武冈留下文字的州官。

据《陵阳集》等史料记载,牟巘,字献之,宋宝庆三年(1227)出生于湖州,卒于元至大四年(1311)。牟巘进士出身,官至大理少卿,入元不仕,闭户三十六年,著有诗文集,为不忘祖籍四川陵阳,诗文集取名《陵阳集》,学者称陵阳先生。

牟巘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陵阳集》汇聚诗词、奏折、祭文、小品等多种文体。若细细读之,似乎每一篇都不是为文而文,而是因时而发,真切生动,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切的州官形象站在你的面前。在《跋杜隐居墓铭》一文中,他说:“予假守武攸。”短短五个字,说明了他任职地点是在武冈。南北朝时,为避梁朝皇帝萧刚的“刚”字之讳,武冈被改名为“武强”,隋朝时又改“武强”为“武攸”。于是在后来的历史中,武攸、武强均成了武冈的代称。除了“武攸”一词,在牟巘的《大士》一文中,他还使用“都梁”一词。两汉时,武冈曾被封为“都梁侯国”。因此,“都梁”也与“武攸”一样,为武冈的代称。

如果说,“都梁”与“武攸”还不足以确指是“武冈”,那么在《陵阳集》卷八中,一篇奏折的标题就是《武冈置靖安寨申省状》,正文一开头就说:“本军虽为僻垒,然西通融桂,北控沅靖,南连全永。”短短数语,将武冈的地理四至说得清楚明白。在《诣渠渡祠》一文中,讲述祭神时,他说“率僚吏躬至于庭”。由此可以确认,牟巘当时是武冈的主管领导。从祭文中可以看出,当时武冈大旱,“今亢旱已极,苗且槁死”“人心惶惶,大命近止”。大旱之时,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境,几乎到了无法活下去的地步。为请求“神灵”庇佑,牟巘来到武冈城西北二十里的渠渡庙,带领文武属吏,恭恭敬敬地肃立于庭,宣读祭文……

据当地村民传说,渠渡庙由来已久,是为祭祀渠渡神而修建起来的。庙初建于天尊山顶,求拜者甚多。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晚,庙里的神像来到了山脚下的平地上。村民说是渠渡神看到老百姓上山求拜艰难,所以才主动下山的,被感动的村民就在渠渡神立足的地方修建了新的庙宇。

在这篇仅一百五十来字的祭文中,牟巘又以自责的心情写道:“傥以吏为不职,则灾于其身,以塞咎异,以谢千里,吏之愿也。”也就是说,如果是因为我这地方主管的错误引起的干旱,那么就降罪于我这地方官吧,不要让老百姓跟着我受难。

牟巘的这篇祭文,为古代武冈十景之一的“渠渡晴岚”增添了别样的亮丽色彩。

(杨运焰,武冈市作协会员)

--> 2023-06-27 杨运焰 ◆煮酒论史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6996.html 1 宋代武冈州官牟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