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某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声音恳切,语速比较快:“你是熊美霞老师吧!我是(邵东)作协主席唐志平,在《绿汀文萃》看到你的文章,文采还不错,很想邀请你加入邵东作协。”名不见经传的我如被星探发现一般,内心惊喜而又惶恐不安。
应他邀请,第二天我就来到作协,打了电话联系他。他立马回答:“你等我几分钟啊,我有点事情,马上就赶过来!”我有点意外,这个主席这么不摆谱,这么亲民的吗?在作协办公室等了不到五分钟,只见有个人夹着皮包匆匆忙忙走了进来。他一见到我立马说:“你是熊美霞吧,久等了!”他满脸慈祥,平易近人,没有半点架子,我内心的忐忑不安消失不见了。他五十多岁的样子,头顶已然秃了一片,在阳光下还闪着亮光;一咧嘴笑,嘴角上扬,有点弥勒佛的模样,憨态可掬,让人心生欢喜。我填了表、办好证就离开了。
我爱写东西,经常发在美篇或者朋友圈。有一次,我的《南岳余脉——佘湖山》一文突然被发表在《邵阳日报》上。我有点意外,这是谁在帮忙投稿?唐主席就微信告知我,你的作品发表了,恭喜,我帮你稍作修改投了稿,还有一篇马上会在《昭阳文艺》发表出来!我一阵窃喜,被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包围,内心温暖而又充满感激!我这是遇到伯乐了吗?他的鼓励激发出我前所未有的创作自信和创作热情。那一年,我笔耕不辍,作品不断。后来才发现,他亲自发掘并培养出来的邵东本土诗人和作家,又何止我一个?他为邵东文坛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都是用他的甘当伯乐、辛勤付出换来的。
有一次作协组织去新邵采风,唐主席打电话邀请我参加,我愉快地答应了。来到大巴上,看到唐主席忙出忙进清点人数,不停地打电话催促其他人。车子在高速上狂奔,唐主席一路上演绎着他的“车马灯”,调节气氛。我惊讶于他诗词文采功底之深厚,惊讶于他那滔滔不绝的口才,更加惊讶于他的《酸山歌》。可是,他却总是谦逊地说:“哎,不行了……”作为邵东车马灯传承人,他对邵东非遗所作的贡献,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每当正月,他黑礼帽一戴,红围巾一披,扇子一摇,身子扭将起来。伴随着阵阵锣鼓声和吆喝声,车马灯队伍就把整个寒夜点亮了。
虽然我们交流不多,但每次看到唐志平主席,就如同看到一个大智如愚的师长。他是我文学路上的引路人,我的感激之情,无法尽言。
(熊美霞,邵东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