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理想信念、心理健康、行为习惯三方面着手,对学生的成长实施全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围绕“红心向党”抓实理想信念教育
全市教育系统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德育工作机制,探索青少年“红心向党”的教育理念,利用清明、“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童心向党”“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1.5万余场,师生参与率100%。
为了提升学生们对于党史的了解、凝望祖国发展的历史长河,抒写浩然正气和崇高理想,铭记历史、追忆英雄,我市举办了全市“童心向党·强国复兴有我”示范性活动,为学生们宣讲红色故事,陈述红色历史,让课外红色活动成为课堂德育的有益补充,迸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我市还围绕“我们的节日”开展各类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其中经典诵读、戏曲、书法和传统体育进校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3000余场。活动结合本地特色,邀请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让学生在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提升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打造“心育”特色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成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不良言论、网络的纷繁复杂,都容易给他们带来认识上的偏差和思想上的误区,甚至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及时跟进和良好伴随,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市教育局按照分层推进、典型引路的策略,结合健康、优化、发展三个心育层次,构建具有邵阳特色的“心育”体系。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月”活动,涌现出“心理护航共筑成长”“理性教育有效陪伴”“温养心玉为爱蓄能”等优秀案例,获得广泛好评。市一中等6所学校今年获评第五批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市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达29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达8所。
新冠疫情期间,“心育”网络全面发力,各地各校纷纷开通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组织200余名有心理咨询资质的教师组建志愿者团队,全力守护师生心理健康,同时在官方微信推送9期《邵阳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系列课程》,累计浏览量达16余万。
依托习惯养成构筑全面发展格局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值此时机,市教育局下发《关于组织未成年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推进未成年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在下一代心中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
如今,追忆雷锋事迹、传承雷锋精神在全市各中小学校中蔚然成风。城区各中小学组建开展了文明劝导、扶弱帮困、环境保护等活动2万余场,并组建“雷锋护学岗”,常态化开展护学活动。学生们通过相关活动,激发了关爱他人、关心集体的爱心和奉献社会的热情。
在播撒雷锋种子的同时,我市大力推动劳动教育,探究开发为学生终身成长的赋能课程。全市遴选劳动教育实验学校20所,洞口县获评省首批劳动教育实验区,邵阳县河伯初级中学等12所学校被评定为湖南省首批劳动教育实验校,隆回县十里天园基地等7个劳动教育基地被评定为湖南省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我市不断优化创新劳动教育工作载体,开展“我是校园小卫士”“我是家务小能手”“我是社区小帮手”等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优良基础。
用思想引路,用心灵守护,用行为实践,我市的德育工作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取得了较好成效。面对未来,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恒荣表示,全市教育系统将以新时代的德育工作作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在德育教育的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们打造更美好的成长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