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开蛮荒,二水共育史绵长。无端斯文烟飞灭,脉断魂走哭炎黄。”
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是黄帝、炎帝的后代。黄帝、炎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黄帝在北方,据说居住在现在的河南新郑;炎帝在南方,据说居住在湖南的炎陵县。
黄帝是国君少典的少子,姓姬,是一个官二代,故号有熊。有熊在河南新郑市,市西北有轩辕丘,《史记·五帝本纪》称“黄帝居轩辕之丘”即是此处。
很多人问,黄帝为何叫黄帝,不叫红帝,黑帝呢?一种说法是因为他出生于黄土高原,以土德为王,土是黄色,所以叫黄帝。一种说法是,黄帝是天国最高统治者,“黄”的意思是“皇”,皇的原意是光辉伟大的意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上帝。
传说中,黄帝头上长着四张面,因此可以监视四方,春夏秋冬四个神辅佐他,黄帝居住在天国中央,手里拿着一根绳子,四面八方都归他管辖,金木水火土五个帝王,都以黄帝为中心。但这仅仅是传说,未必可信。
传说,黄帝不喜欢战争,可是四方帝王一度不服他,合谋推翻黄帝的统治,黄帝只好举兵灭了四帝。《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这是说黄帝置左右大监监理邦国,邦国和谐,天下太平。黄帝统一华夏,成为天国的最高统治者后,带领人们向土地要饭吃,种植食物,不再靠天吃饭,在山里寻野果子吃,改变了以前那种食不果腹的苦日子。据说,黄帝因为发现了黄土高原中土的价值,所以崇土为瑞。
因此历史记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中国人一直都认为土地是命根子,没有土地,人们就无法生存,打天下,就是争夺土地,争夺士民。土能生金,意味着有了土地就有了财富的源泉。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黄帝能够被后人尊崇,被时人拥戴,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帮助了很多人。他医术高明,为了帮人们治病,他自己遍尝百草。要知道,能够入药的草,很多是有毒性的,可是黄帝不怕,他四处奔波,到深山老林寻药,帮老百姓治病,据说还分文不取。这种人,自然就受人尊敬,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后人《黄帝内经》的医书,也因此广为流传。
黄帝虽然叫黄帝,但他应该一生都没有穿过黄色衣服。因为,当时工业不发达,染色行业的出现是在唐朝以后。
据说,虞舜是黄帝的八世孙,夏禹是“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商人祖先契的母亲简狄,“为帝喾次妃”“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周人的祖先弃的母亲姜原“为帝喾元妃”。
最早祭祀黄帝的是虞舜。《国语·鲁语》记载:“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幕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