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选择信任我,我也会用最好的治疗和服务来回馈患者。”6月17日,在市中医医院骨伤三科(脊柱科)医生办公室内,该科副主任医师张爱田谈及多年的从医心得,坦然地说。
在脊柱专科临床工作14年,张爱田对脊柱专业相关疾病有一定的研究,他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型颈椎病、胸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症、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脊柱肿瘤等疾病,尤其在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以及脊柱肿瘤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2004年,张爱田考入湖南中医药大学,并选择了中医骨伤专业。谈到学医的经历,张爱田说:“在跟随老师学习期间,我见证了很多西医难以解决、中医却能迎刃而解的病例,深切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也让我走在中医的道路上更加自信。”
2009年,张爱田毕业后入职市中医医院,开始从事脊柱相关临床工作。张爱田积极学习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始终紧跟国内外现代化医学的最新诊治进展,多次参加国内脊柱专科学习班,并先后在河南洛阳正骨医院、南华附一院脊柱外科及河南省直三院椎间盘微创诊疗中心进修。通过不断学习,张爱田掌握了脊柱外科常规外科技术及多项微创技术,如全可视脊柱内镜技术及UBE技术。同时,他中医骨伤基础理论扎实,善于中医辨证论治,中医骨伤各种常用技术也很娴熟,在骨折脱位的手法整复上颇有心得。在处理脊柱专科疾病时,他能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灵活选择应用,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在脊柱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不管是保守治疗,还是在手术病人术前调理及术后康复,中医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如正骨理筋手法、牵引、针灸、艾灸、理疗及中药内服外用、练功等都有各自的显著疗效。张爱田在治疗脊柱疾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时,除了治疗局部病变还注重全身整体变化,强调整体观念,同时处方时会根据“三因制宜”而有所不同,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出造成脊柱疾病的主要原因为“虚、瘀、湿”三个方面,而对脊柱术后病人的辨证主要原因为“虚、瘀、邪”三个方面。前者之虚表现为以肾虚为主,有阴阳之分,后者之虚以脾胃功能虚弱及气血亏虚为主;前者之瘀多为瘀血痹阻,经络不通,而后者之瘀为气虚血瘀多见;本地多湿,有寒热之分,有时易携风邪发病;术后患者体虚正气不足,邪气易于侵犯。多重因素易相杂为病,且轻重不一。因此,张爱田十分注意用药加减及药量的变化。
为了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减少负担、提高疗效,张爱田经常采取中医简便灵验的治疗方法。曾有一位40岁的患者,因突然扭头后出现颈部疼痛一周,且无法转动,吃药后没有明显效果。张爱田为该患者检查后,确认该患者为颈椎小关节紊乱。随后,张爱田采用中医正骨理筋手法为其施治,只有几分钟,患者就觉得颈部酸痛明显减轻,立马就可以转动。张爱田告诉她平时注意姿势,避免劳累,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免再发。
针对手术病人进行治疗时,张爱田将中医治疗骨伤病“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医患合作”四大原则融入其中。他注重功能锻炼及医患合作,注重术中对软组织的保护,坚持发展微创技术,强调筋骨并重。另外,他特别关注内在脏腑及气血功能情况,强调内外兼治,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调理内脏补益气血。这样大大的提高了机体耐受性,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效果。
曾有一位75岁的女性患者,诊断为化脓性脊柱炎,骨质破坏比较严重合并不稳定,需手术治疗。但患者营养状态极差,经抗感染治疗,患者高热控制但仍持续低热。张爱田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中医辨证,采用托里消毒散加减予以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经过一周的调理,患者精神营养状态明显好转,发热控制,手术得以顺利完成。术后张爱田对患者继续辨证使用中药内服扶正祛邪,并配合针灸、艾灸、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理气健脾、调和气血,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最终患者康复出院。
作为市中医医院中医药科普专家,在省中医药管理局今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医药科普技能大赛上,张爱田与团队共同创作的中医科普舞台剧《爱不迟疑》获三等奖。同时,作为一名中医,张爱田认为自己更要沉下心来继续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中医文化底蕴和中医技术水平,让中医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