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8日

◆六岭杂谈

不合时宜的苏轼

晓宇

在我国文学史上,苏轼确实值得大书一笔。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泰斗,年少的时候就名扬天下,无论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历经官场沉浮几十年,晚年的苏东坡用“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来总结。他一生三次被贬,人生失意至极。他早年参加科举考试,文章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皇帝看了他的文章都说,“有宰相之才”。可惜的是,苏轼因为性格原因无法走上更高的政治舞台,还差一点丢了性命。

他自以为是的性格,让他无法在官场如鱼得水。苏轼诚然是才高八斗,可是也有很多未知的领域。苏轼从湖州回京述职,拜访王安石,此时王安石正在睡觉,苏轼在书房等候。他瞥见书桌上有王安石写的一首《咏菊》,有“昨夜西方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之句。苏轼觉得可笑,菊花开在深秋,一般是干枯,不会落花,怎么可能“吹落黄花满地金呢”?于是他顺手在下面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苏东坡走后,王安石发现了下面两句诗,他觉得这个年轻人真的是自以为是,决定磨砺一下他,于是安排他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东坡满怀委屈地到黄州工作。秋天某日,他和好友在后院赏花,果然发现了地上铺满了金黄的菊花花瓣,他这才知道自己的轻狂。官场需要谦虚、务实,不能自命清高,尤其不能自以为是。比如一个案子,没有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愿望,可能出现冤假错案。做官如果不深入基层,不调查研究,做决策靠拍脑袋,轻一点会浪费财物,重一点可能草菅人命、祸国殃民。从通判、县令干起的王安石历练15年才身居高位,事后他告知苏轼:“如果我没有去过黄州,怎么可能乱写呢?”

苏轼官场失意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口不择言。做官讲究谨言慎行,一句话说的不对,可能就会树敌。苏轼却经常触动高层,四次上书反对变法,谩骂王安石,而且借担任国子监考官的职务便利,出题风喻变法。王安石忍无可忍,只好让他远离政治中心,到杭州任职。可是,苏轼此时依然没有认识到自己“多嘴乱写”的致命因素,最终陷入“乌台诗案”,一贬再贬,最后贬到海南,抑郁而终。

苏轼在王安石执政变法的时候反对王安石,在保守派司马光执政的时候反对司马光,最后落一个四处不讨好的下场。套用苏轼小妾王朝云的话来说,苏轼是满肚子不合时宜。

当然,苏轼无论是官场失意与否,都始终保持乐观主义心态。他被贬黄州,没有菜吃就自己种,还发明了东坡肉。他贬到黄州,写下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贬到惠州,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即使贬到海南儋州,他也写了“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文学就是人学”,如果苏轼没有这些经历,可能也没有那么多感悟,可能难以创造出如此丰富的高质量作品。 (晓宇,邵阳媒体人)

--> 2023-06-18 晓宇 ◆六岭杂谈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6694.html 1 不合时宜的苏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