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陈贻贵 通讯员 邝薇) 6月12日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市文化艺术中心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宝庆竹刻、宝庆瓷刻、邵阳根雕、邵阳棕编、滩头木版年画等“非遗夜市”摊位依次排开,一个个非遗项目传承人展示着自己的拿手绝活,成为圈粉市民和游客的“夜场靓仔”。
当晚,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邵阳市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暨邵阳市首届“非遗夜市”活动在这里举行。此次活动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体局主办,市非遗保护传承研究所承办,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和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协办,旨在通过展演、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群众共享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感受邵阳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
活动分为赏非遗(开幕式暨非遗展演)、观非遗(非遗夜市)、品非遗(非遗美食)三大主题,吸引了众多市民走近非遗、体验非遗,在人间烟火气里共同观赏这场丰富多彩的“非遗盛宴”。在贺绿汀大剧院里,祁歌《唱响新时代》拉开了非遗展演序幕。随后,苗族女声小组唱《苗家插绣》、邵阳花鼓戏精品联唱、传统服装展示《蓝·印》、祁剧经典片段表演、花瑶呜哇山歌和苗族婚俗歌表演唱、传统武术表演等各类非遗表演节目轮番上演,精彩的节目让观众大呼过瘾,现场不时发出阵阵掌声。
在市文化艺术中心爱莲文化广场,宝庆竹刻、花瑶挑花、苗绣、新邵剪纸、邵阳羽毛画、宝庆烙画、邵阳土布纱绣等非遗项目一一排开,国家、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代表展示着自己的拿手绝活,并邀请市民参与体验。惟妙惟肖的动物造型棕编作品、精美绝伦的花瑶挑花、活灵活现的邵阳根雕、栩栩如生的宝庆瓷刻等,让观众大开眼界。在棕编展区,摆满了编好的各种动物,有蛇、马、牛、猪、公鸡、乌龟、蝴蝶等。一旁,棕编艺人刘拥军拿着棕树叶和剪刀正在编织棕编作品,吸引了众多小孩和家长围观。他拿起一片棕榈叶,扯、拉、叠、剪、插……在手指上下翻飞中,一只栩栩如生的棕编蚂蚱便成了,观者聚精会神,不时发出赞叹之声。没多久,棕编作品便被抢购一空。
活动现场,还同步举办了荣智文创产品特展,毛毡本、山娃娃、宝宝公仔、数字茶、手办、马克杯、徽章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市民围观、购买。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唤醒了人们的民俗文化记忆,让市民在观赏体验中感受非遗之美,增强非遗保护意识。
同时,为了让市民在非遗购物体验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同时通过消费端发力,帮助非遗传承人实现手艺价值,促进非遗传承,当晚举办了邵阳市首届“非遗夜市”活动。糖画、武冈米花、空饼、麦芽糖、佘田桥绿豆粑粑、“宝隆和”邵阳米粉、宝庆猪血丸子、邓氏牙签牛肉等邵阳非遗项目中的传统美食、邵阳老字号和网红美食汇聚,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场丰盛的美食盛宴。众多市民争相排队品尝、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