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音乐从《我的祖国》开始,就从中国千年的诗歌吟唱史中延续了歌唱祖国大好河山的传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阿里山的姑娘》的流行以及旅游业的兴起,各地都推出了推广本地旅游的歌曲。20世纪90年代,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我想去桂林》就助推了国人的桂林旅游热。“一首歌唱火一座城”为后来的文旅宣传提供了范本——比如赵雷的《成都》以慢节奏而又极具人情味的小酒馆情调唱火了成都,《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以“一醉不起”的爱情故事唱火了遥远的可可托海。因此,今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湖南宣传活动暨崀山文化旅游推广季在新宁崀山启动,主办方适时推出了文旅歌曲《浪漫崀山行》。此举,可以看出主办方试图通过歌曲宣传崀山形象、助力崀山旅游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歌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离不开歌曲本身的魅力。歌曲的本质是诗乐一体。诗之“言志”“缘情”的传统与乐之“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传统都表明,歌曲的魅力皆源于一个“情”字。《浪漫崀山行》的词作者李远良是新宁本地人,在新宁出生成长,在邵阳宣传部门工作过多年,对故乡崀山有浓厚的家乡情怀。他曾参加脱贫攻坚战两年多,在崀山帮扶村民脱贫,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这两种情感在他的心底交织,如崀山三月的紫云英疯狂生长,让他心潮澎湃、情不能已。
《浪漫崀山行》紧扣“情”字来深情歌唱浪漫崀山,包含三个层面:
一是描绘崀山山水之奇美。崀山的由来有一个浪漫的传说:舜帝南巡,见此处丹霞地貌奇美,便为此处赐名:“山之良者,崀山。”著名诗人艾青随湖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在新宁躲避战乱时,满含泪水写下《我爱这土地》,并由衷感慨崀山山水之奇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赛桂林!”因此,《浪漫崀山行》通过“好想去新宁,放飞好心情”,引导我们进入“大美的崀山山水”:仙境般的崀山八角寨、清澈柔美的夫夷江、适合漂流戏水的何家湾、“巍然屹立势从容”且有着传奇故事的将军石、“资南第一峰”金紫岭等代表性景点依次出现,并通过“牵着阿妹的手,月下数星星”这种唯美画面,充分展示崀山的浪漫情调,令人向往。
二是表现崀山民风之纯朴。崀山的好山好水养育了热情好客的新宁人。歌曲中出现的拦门酒、腊肉、猪血丸子、血浆鸭、酸辣蕨粑粉、脐橙等,皆是崀山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与美食,也是新宁人舌尖上的乡愁。热情好客的新宁人会用这些特色美食做成“瑶王宴”来招待客人。“瑶王宴”有开山门迎客、拦门酒、瑶王宴、劝酒歌、摇摇舞五种仪式,游客在品尝美酒美食的同时可参与互动。“喝了喜庆的拦门酒,三碗才放行”“酸辣蕨粑粉,乡愁最牵魂”,当具体的习俗仪式与美酒美食承载了抽象的情感,歌曲的意境也随之扩大、升华。
三是歌唱崀山的新山乡巨变。崀山所在地新宁在4000多年前就出现了大规模的人类活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地政府就尝试开发崀山的旅游业,并有意识地封山育林,保护崀山的绿水青山。崀山于2010年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在贯彻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的政策方针以及全面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新宁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脐橙种植与脐橙加工产业,种植50万亩脐橙,形成“百里脐橙连崀山,产业引领促发展”的生态农业格局,惠及全县近50万人。现如今,伴随着乡村振兴的春风,崀山的生态农业与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当地村民收入增加,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千年老古城,又把春风迎,百里脐橙香,富了咱乡亲”,生动反映出新宁新时代的山乡巨变。“绿水青山醉美,浪漫崀山行”,更是唱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总而言之,好的歌曲,来自火热的生活,来自深厚的情感。《浪漫崀山行》从崀山山水之奇美、民风之淳朴、山乡之巨变三个层面深情歌唱崀山,在宣传浪漫崀山的同时,唱出了新宁人民的幸福心声,也唱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主旋律!
(袁龙,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