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需求仍是全球经济增长中最稀缺的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我国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型城镇化和消费结构升级持续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速推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持续释放出巨大需求。
首先,我国“刘易斯第二拐点”(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形成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转折点)尚未出现,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带来巨大需求。同时,城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地下管网、停车场、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升级等,也将释放巨大需求。
其次,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居民消费呈现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等特征。同时,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左右,远高于发达经济体。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步降低,更多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未来我国服务消费占比将逐步提高为60%左右,可带动居民消费增长约35%。2022年,我国新注册登记汽车2323万辆,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增长81.48%,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226辆,明显低于美国的843辆、德国的634辆和日本的625辆,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第三,绿色低碳转型带动投资和消费双扩容。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等转型升级,其中蕴含着大规模投资和消费需求。比如,一批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生产、储存与输送仍需大量投资,钢铁、水泥、石化等重化工业多数设备需要进行绿色低碳改造,面向“双碳”目标的规则、技术及市场监管将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实质性改变,绿色低碳商业服务等发展前景广阔。
第四,数字化转型将创造需求新空间。从消费看,我国连续9年拥有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数字技术催生虚拟现实和自动驾驶等新的消费场景,一些消费模式从无到有,城乡数字消费市场持续壮大;从投资看,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同比增长45%,相当于当年全球安装总量的一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而且正逐步进入人工做不好甚至做不到的领域并开辟新赛道,激励企业不断加大数字化投资改造;从贸易看,数字化正在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创造新的贸易机会,过去许多不可贸易的服务如教育、医疗等都变得可贸易,我国在数字技术应用、平台企业、互联网生态等方面的积累有利于创造和分享全球数字贸易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