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下旬,儿子微信问我咳嗽好点了吗?这是我“阳康”以后仍一直咳嗽的第52天。儿子给我发来从老师那求来的验方,药材要怎么泡怎么煎都一一注明。儿子长大了,越来越会照顾父母。
记得前年的某天,我们俩在一处较偏的地方,不好打车(我要回家,儿子另有去处)。知道我有点路痴,他一路将我送到公交车站,直等到公交车来,送我上车还在叮嘱:坐车上别只晓得玩手机,要记得下车。不知道的,会以为我这是去远行!到家不久,儿子电话就来了,问到家没。我实在没忍住,哈哈大笑:“你这是怕你妈坐车坐丢了吧!”
前些天,让儿子帮某友做了个文档。友说做得好,赶紧去儿子微信点赞。儿子有些小得瑟:“不能让你丢脸不。”我连忙送上“彩虹屁”:“我崽从来都只给我长脸加分的。”
迄今为止,我们家只举行过三“届”意义重大的家庭会议。前两次相对严肃认真,第一次是儿子高考填志愿时,第二次是讨论他大学毕业后工作还是考研。这两次都是先陈述各项选择的优劣好坏,父母的建议、孩子的想法,综合考虑。选择后不得后悔,全力执行。
儿子考上研,我们开了第三次家庭会议,这次氛围相对轻松一些。会议主旨是,从此次会议后,家庭的主导地位慢慢向儿子偏移,如果家庭决策有分歧,以儿子的意见为主;到儿子工作,将由他当家做主,我们转岗左右“护法”。
似乎就是此后,儿子越来越有家庭责任感,颇有一些担当。每次回家,尽可能为大人减负;若是在外,各种他觉得要用到的日用品不时快递到家里。取快递时常有人问我,你这又买的什么呀。我又是苦恼又是幸福:“不知道耶,儿子乱买的!”平时有些什么事,我们也记得交给儿子做。有朋友说你别什么小事都让孩子做,影响他学习。我笑道:“为父母做事,难道不是应该的吗?不从小事做起,现在他能做什么大事呢?”
孩子越来越有担当,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多年来一直提着的心,慢慢在归位。
教育孩子,我们一直心怀忐忑,常常不知对错。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次决策都战战兢兢,也时常焦灼地等待结果。磕磕碰碰到如今,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对与错一起面对。我一直牢记孩子出生时我的想法:己所不欲勿施于崽,己所不能勿强求于崽。我也一直告诉自己,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他的未来由他自己掌控,也一直尽可能这样做着。
如今看来,我们给予孩子的信任、尊重与肯定,是孩子成长途中非常有效的助长剂。
(范容,任职于邵阳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