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借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东风,本报今起开辟“一线调研”专栏。本栏目力求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新问题、新经验、新情况,反映群众愿望、倾听群众呼声,力求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推动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调研采访,触摸时代脉搏、感受民生温度。
近日,不少网友反映,走在市区中心路、五一路、宝庆东路等路段,许多枝繁叶茂的老树集体变“秃”了!
究竟发生了什么?近日,记者带着网友的疑问实地走访,一探究竟。在双清区宝庆东路上的法桐树只剩下几根主干,点缀着零星几片绿叶,树皮呈现出斑驳状。
同样走在中心路上,去年夏天,沿街的法桐树一棵棵直径超过半米,像哨兵在路旁站岗。主干长二三米,枝干舒展开来,像一把张开的绿绒大伞,风一吹,轻轻摇曳,阳光中洒下一片“跳动”的清凉。如今,放眼望去,道路两侧的法桐树显得格外“单薄”,只剩下粗壮的主干和不足半米的侧枝上长着小簇的绿叶。
老树被“砍头”?众人意见成两派
茂密成荫的法桐树被大幅度裁剪枝干,顿时大家沸腾了。
“之前这条路两侧郁郁葱葱的,很多人来打卡拍照,走在这条路上很舒服,现在砍得只剩下杆了,很不美观,也不遮阳了。”家住中心路沿街的游女士说道。
市民徐先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每年夏季、秋季都会来大祥路拍照,今年他和好友相约拍照,意外发现树被“砍头”了,感到很惋惜。
也有不少人对市政园林部门的做法,表示支持。中心路沿街的店主丁女士对这一举措表示支持,“这些树枝砍掉之后,让我的招牌显示度更高了,店面周围的环境更加干净整洁了。”
“这样好多了,每隔几年就要修剪一次。”负责清扫宝庆东路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每年4月法桐果球集中成熟,风一吹大量飞絮,不仅难清扫,还会造成一些行人皮肤过敏。今年集中修枝,避免了这种情况出现。 园林部门回应:是修枝,不是砍树
“最近大家看到被大幅修剪的树,俗称法桐树,学名悬铃木。”市街道绿化所副所长陶忍安说,近年来,不断接到市民因树木长势高大树冠宽阔影响居住环境的投诉。街道上的悬铃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多处行道树木断枝、倒伏情况,导致市民财产受损、交通堵塞事件频发。特别是宝庆东路、五一路、中心路由于多年未实施修枝整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他们从2月份悬铃木休眠期开展修枝整形。目前,共完成了中心路34株、五一路129株、宝庆东路118株、西外街66株悬铃木的回缩修剪;大祥路227株、邵州西路306株悬铃木修枝整形。
这样大幅度地剪枝,是否对树木造成伤害呢?
陶忍安介绍,悬铃木是阳性速生树种,其抗逆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耐重剪、抗烟尘、移植成活率高,有“行道树之王”的美称。
然而在自然生长过程中,法桐树每个腋芽间都会长出侧芽形成侧枝。如果不及时去除,会导致枝条生长杂乱,树冠也会生长不匀称。长此以往,不仅养料会被大量消耗,影响树高、树径,还会影响到道路的林荫效果和景观效果。
除了保障城区车辆和行人安全,修枝整形也是在保障树木的正常生长。此次聘请国内园林专家,进行施工论证及技术指导,结合树木生长特性,制定修剪方案。这不会对树木造成损失,还更有利于树木后期生长。
保护古树名木,守护绿色“文物”
城市道路建设、绿地面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绿化成了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最有效的方法。据统计,我市城区目前主次干道共有150余万平方米绿地游园,12余万株的行道树。
一草一木是城市绿化建设的缩影,也渐渐成了城市发展变迁的一种见证。
在大祥区白洲社区白田村内,生长着市区最古老的香樟,已有370年树龄,需5个成年人环抱才能合围它的树腰。清风徐来,香樟叶子沙沙作响,恰似翩翩起舞的蝴蝶,洋溢着樟树特有的清雅和淡香。每到夏天在大树底下好乘凉,成为了附近居民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印记。
市区目前共有古树及后备资源415株,主要为香樟、枫香、桂花、罗汉松等树种。它们分布在市区街道、山间、地头、村落,安静屹立见证着邵阳的发展,同样也被我们温柔以待。
在春季实施喷药、夏秋季开展清枝、冬季树干涂白,遇极寒天气进行覆膜保暖措施……针对这些古树名木,市苗木花卉科学研究所实行一树一案挂牌保护,每棵都有编号。古树名木工作组每月对建档立卡的所有古树名木进行一次巡查,按就近归属原则,每株古树名木的管护工作责任到单位和人。
同时,我市还不定期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宣传,通过向市民介绍我市古树名木现状,科普古树名木保护知识,讲解古树名木相关法律法规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古树名木保护意识。
此次很多网友关注市绿化园林部门大幅修枝法桐树行动,也印证了市民朋友的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城市建设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我们的城市正朝着“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