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好静,闲暇时最爱去的地方是公园,或散步,或跑步。即便偶尔到外地出差,空下来第一件事也是先找到离所住酒店最近的公园,以便为晚上散步和早晨跑步提前踩好点。这些年我去过很多公园,有北京的丰台公园、昆明的翠湖公园、武汉的楚望台遗址公园、长沙的烈士公园、岳阳的金鳄公园……其中我最常去、去得次数最多的是双清公园。
双清公园距我家约3公里,园内亭阁相映,树木葱茏,曲径通幽。里面除了树木花草和假山怪石之外,还有一些建筑风格独特、极具文化底蕴的亭台楼阁和古刹寺庙。有纯木结构、六角重檐的双清亭,有始建于宋徽宗时期的关圣殿,有立于资江河畔、悬崖绝壁之上的亭外亭,是一座兼具自然山水特色和文化古迹特色的公园。
这些年我爱上了跑步,几乎每天早晨或晚上,都会沿着资江畔到双清公园跑个来回,每次跑至公园,我都会进入园内转上一圈,一来歇会汗,压压腿以舒缓舒缓紧绷的肌肉,二来呼吸呼吸经由苍翠茂密的树木和娇弱嫩绿的花草过滤的新鲜空气。来到亭外亭时,我总会待上几分钟,或驻足眺望,欣赏眼前壮阔且如画般的风景;或停步细瞅,品读雕刻在石碑上前人所留下来的诗文;或坐在亭中央的木凳上发呆,吹吹风,想想心事,借以梳理工作、生活中有如麻纱般的头绪;偶尔还会东施效颦,学前人做一两首譬如“大汗淋漓至亭中,凭栏远眺夜古城。岸灯似火江似练,塔月相随两朦胧”之类无关韵律的打油诗。
白天立于亭外亭极目远眺,往下可见资水滔滔,蜿蜒涌向脚下的绝崖,气势雄伟而壮观,让人看了便会油然产生出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往北隔江可见傲然屹立的巍巍北塔,看到这七级八角的古塔身上灰暗斑驳的石砖和顶部生锈的铁制塔尖,一股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便会塞满胸腔。往西可见资江一桥像一条巨龙横跨两岸,一头连接着繁华的老城区,一头连接着新兴的江北新城,桥上的行人和车流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两岸高楼林立,一股浓浓的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往东往南眺望,则是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亭台楼阁和假山寺庙,偶尔会有几只调皮的鸟儿或盘旋跳跃于枝叶间,或旁若无人地站立在石凳、电线、栏杆上,叽叽喳喳地吟唱着只有它们自己才听得懂的歌曲。偶尔也会有三五成群的老人穿梭于林间小道,他们有的架上音响、小提琴等自娱自乐地吹拉弹唱;有的摆上音响,调好音乐,排好队形,扭动着那并不曼妙的腰肢;还有的穿着白色太极服,齐整地迈开双腿,扎好马桩,娴熟轻盈地挥舞着太极剑。在这里,既可以零距离亲近大自然,也可以欣赏品读历史文化,还能体会浓浓的生活气息,感觉真好!
如果说白天立于亭中享受的是视觉盛宴,那么晚上立于亭中享受的则是心灵净化。夜色中立于亭外亭上,江风拂面而来,四周寂静安详,令人顿觉一身轻松。眼前的资江在两岸灯光的辉映下,像一位微醉的少妇,温婉而柔情;又似一朵绽放的睡莲,在夜的帷幕里闪烁着她的羞怯和娇美;也像一位慈祥的母亲,两岸的城市是她襁褓中的孩子,粼粼的波光犹如她深情的眼睛,诠释着对爱的执着和坚守。这种美,美得空灵,美得宁静,美得娴熟,美得香醇,仿佛刹那间就能潜入人的内心深处。虽然没有了白天那种激情飞扬的豪情和光芒四射的灿烂,却有了沉稳、平静和沉稳平静背后的落寞与纠结。
正当感触涌上心头的时候,不远处传来的佛乐声,在黑夜的树林中悠长地飘荡,把淡淡的哀伤演绎得丝丝入扣。如若恰逢皓月当空,随着月亮慢慢西斜,一江之隔的古塔的倒影便会随之跨江倾泻过来,正如亭外亭入口处的门联所云: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这种诗情画意般的美足以让人心醉忘返。
(孙先运,任职于新邵县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