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我所在的邵阳地区日杂公司,在办公楼的五楼给我安排了一个10平方米的房子用于结婚。办公楼紧靠红旗路。房间摆一张床、一个柜子和一个梳妆台,就显得满满当当了。房子小了点,临街,饱受闹腾之苦,且没有卫生间,也没有活动空间。但从此我有了栖居之所,也感到心满意足了。
一年以后,单位看我住这个房子实在不方便,不能生火做饭,上个卫生间还得到机关后面的公用旱厕,便为我调整了住房。新住房安排在紧靠公用旱厕的三间并排小屋——住房空间改善了,总算可以生火做饭了!厕所就在隔壁,虽然感觉不是太好,但毕竟方便了起居生活。我在兴奋之余,对这三居室做了安排,第一间做主卧,第二间做厨房,第三间做书房兼会客室,并置办了厨房用品和一些简易家具,也间或请家人和朋友来做客,俨然有了家的感觉!
但好景不长,因为这三间房后面紧靠小巷,三个临街小门经常被无聊的路人敲打,闹得心烦!而且几次因不在家,被贼人从后门破门而入,家中被翻得一塌糊涂……更为憋屈的是,因为靠近旱厕,每到热天,那蚊蝇满天飞,甚至蛆虫沿着阴沟爬到房前,令人作呕!但这就是生活,得忍!
这一忍就是几年,1988年,我调入市供销合作社工作。1990年,单位便给我在市供销社机关后面的宿舍楼调配了住所(三楼有两间、一楼有一间),我终于远离了那个令人生厌的三居室。在这“带天(三楼是顶楼)带地(一楼)”的住所,购物、买菜、出行十分方便,虽说住房小了点,但邻里和睦,真是幸事!那年我们的小宝宝出生,这里就成了我们的温馨家园!
1992年10月,因为主修市供销合作社志成功,受到单位和市志办的充分肯定。其时市志办正需要修志人才,我便又调到市志办工作。而当时市志办的人事工作归市政协分管,1994年,我分到了市政协机关宿舍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虽然楼层高点(在六楼),但视野开阔,光照充足,是个理想的居所,我十分满意!我简单地对住房进行了装修,不久就搬进了新居,那种惬意真的溢满心头!
1996年底,《邵阳市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我也如愿调入市政协工作。2003年,市政协为解决城北路办公楼建设问题,动员职工搬迁,并购置了百春园的2亩地兴建安置楼。该住宅楼于2004年竣工,共三个单元36户。是年底,我家搬迁入住了120平方米的住房!住房三室两厅二卫一厨,是当时的理想住宅。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城市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街区的扩大、高层房屋的增多,电梯房更是鳞次栉比!2017年,我家搬迁入宝庆御园小区一套170多平方米的高层电梯住房。这个小区周边道路四通八达,小区人车分流,树木丛生,鸟语花香,有喷水鱼池、篮球场、乒乓球室、羽毛球场,阁楼健身场所和娱乐室等一应齐全!我感到无比欣慰!搬进这宽敞明亮的新居,我写下两副对联:
“六次乔迁,数度欣然登福祉;四旬寻梦,几多幸甚享恩光。”
“一重亮色,几许温馨,暖宅清香入梦;四月艰辛,多少汗水,晴窗瑞气开怀。”
我的这六次迁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改革的发展,我也体会到了党和国家为民谋福祉的良苦用心。
(陈建湘,任职于邵阳市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