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初开始,市关工委调研组先后来到新邵、隆回、洞口等县、市、区,深入乡镇、村(社区)、学校,就进一步发挥关工委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调研。调研发现,经过长期努力,党和国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政治环境、幸福的生活环境、舒适的学习环境、全民关爱的社会环境,但也存在家庭环境中的过度溺爱、学校环境中的校园欺凌、网络环境中的不良思想文化侵蚀等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因素,需要各级关工委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中进一步发挥参谋建言、教育引导、宣传宣讲、帮扶关爱、组织协调作用。
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省两办《实施意见》是指导我们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市委办、市政府办即将印发贯彻落实的《责任清单》文件。各级关工委一定要抓住机遇,尽最大努力督促文件落地生效。
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自觉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关工委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积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常态化分析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研究关心下一代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提出开展工作的新举措;自觉当好党委政府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参谋助手,为大局服好务,让党委政府满意。
要巩固基层基础。主要是做好两件事:一是选配好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关工委执行主任,基本条件是身体健康,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执行能力强。二是各级财政为各级关工委组织提供稳定的经费保障,确保有人做事,有钱办事。
要大力扩大“五老”队伍。一是请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关工委工作的领导亲自出马,动员和聘请新退出工作岗位、身体健康、热爱青少年工作的“五老”参加关工委工作。二是对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目前我市乡(镇)、村(社区)关工委执行主任和“五老”同志基本上没有经费补助,但都兢兢业业工作,精神可嘉。三是关心“五老”同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四是对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五老”给予鼓励和表彰,让他们享有荣誉,获得社会的尊重。五是及时举办“五老”培训班,为“五老”进行知识充电。
要加强阵地建设,拓展教育载体。阵地是关工委发挥作用的“磁铁”,有了阵地才能吸引青少年。这次调研中,我们实地考察了邵阳县一中的“法治教育基地”;五峰铺镇的“禁毒教育基地”“爱心书屋”;隆回县金石桥镇的“读书林”“黄金屋”“洞下村青少年科研示范基地”“红军鸭田战斗指挥所红色教育基地”“五老工作室”;新宁县清江桥乡中心小学“红色教育墙”“劳动体验基地”等等。这些教育基地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需要,成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我市现有红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8处,青少年励志教育基地14处,禁毒教育基地15处,乡、村爱心书屋400多个,还有绿色劳动体验基地等等,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多些,档次更高些。我市各级关工委要协调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的实际,因地制宜建设好青少年教育阵地,拓展教育载体。
要创新形式方法,丰富主题活动。活动是各级关工委特别是基层关工委生命力的体现。人的生命在于运动,关工委的生命在于活动。如2022年,隆回县金石桥镇中心学校开展了“红心颂党恩·喜迎二十大”主题征文、“庆六一文艺汇演”等10余项大型活动,今年又在“六一”前夕开展全镇所有学校参与的文艺汇演。这些活动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还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文化生活,为孩子们展示才艺、歌唱祖国提供了舞台。今年以来,市关工委组织开展了“四点半课堂辅导讲座”“保护母亲河”“传承工匠精神”“红色文化进校园·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一家亲·爱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捐赠活动”“庆‘六一’文艺汇演”、第三届“童心向党·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大赛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优化了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青少年和广大“五老”的文化自信,强化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作者系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关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