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4日

我家的教育经

姜 民

苏霍姆林斯基说:“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四十多年前,物资相对匮乏。但是母亲深知“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道理,每天晚上她忙完以后,就坐在桌子旁一边做针线活,一边陪我们复习功课。她总是要我们背唐诗宋词,读文学名著。有一次,大姐在读课文《燕子飞回来了》,妹妹就以为大姐在骂她(妹妹的名字里有一个“燕”字),就到母亲面前告状。母亲就要还没有到上学年龄的妹妹跟大姐一起读书。

后来我们长大纷纷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母亲又承担起了帮我们教育孩子的责任。她带大姐的孩子“宛”时,每次大姐夫来接宛回家,宛总是哭哭啼啼。后来母亲发现了端倪,原来宛是要外婆带她念一遍家属区门口招牌上的字——“湖南省涟源地区行署公安处”——才肯回家。她带二姐的孩子“胜”时,有一次,二姐夫接胜回家,胜指着客厅地板上的皮箱说:“爸爸,你的故乡在这里。”二姐夫莫名其妙。原来母亲教胜读了唐诗《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胜就囫囵吞枣地以为故乡就是皮箱。她在带妹妹的孩子“月”时,一次,妹夫来接月回家时,看见母亲正在用粉笔在小黑板上教月写字:“1像筷子,2像鸭子,……7像锄头,8像花生,9像气球。”妹夫就摸着月胖乎乎的脸蛋说:“外婆教得真好!”

我们教育孩子自然得了母亲的真传。

宛的父母对宛从小就严格要求,他们自己首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他们要求宛从读幼儿园起,就不能迟到,上课要专心听讲,一回家就把作业做完,然后复习和预习功课……教育孩子要一张一弛,劳逸结合。双休日,他们就带宛亲近大自然。总之,他们的经验之谈就是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胜的父母对胜的教育,除了与宛的父母一样外,还规定胜晚上九点钟之前睡觉,好第二天有精神听课。有一次,宛和胜的父母在双休日带他们到公园里去钓鱼。宛很有耐心,一条一条把鱼钓上来装在小桶里。胜就没有耐心,他一会儿把鱼竿提上来看看,一会儿到小桶里钓鱼。鱼钓上来以后,就把它放在地上晒,还说晒干鱼。胜的父母针对他做事没有耐心这一点“对症下药”,让他学习钢琴以陶冶情操,给他买小动物饲养,培养他的爱心。

月的父母对月的教育除了跟宛和胜的父母一样外,他们还注重因材施教。月平时遇到问题总是要她自己处理,如果月处理不好,他们就设身处地帮月分析问题,培养月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月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他们总是很民主地征求月的意见,把孩子当朋友一样看待。

正是由于我家的良好家风,我们姊妹的孩子都考上了名牌大学,而且有些还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如今,我家的第四代——宛的孩子“明”也耳濡目染,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明现在两岁了,特别喜欢看书、听故事,他奶奶每天教他读唐诗宋词,他爸爸每天教他一个英语单词。每次吃饭时,他没有系上围兜就决不吃第一口饭。他如果在专心致志地做事,他父母就不打扰他,让他把事做完。他们教明要言而有信,他们答应明什么事,一定会兑现承诺。

这就是我家几代的教育经。父母把我们培养成才,我们充满感恩之情。

(姜民,邵东人,娄底市作协会员)

--> 2023-06-04 姜 民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46050.html 1 我家的教育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