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庸》有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叫“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真正落实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的要求,也必须慎思明辨,学而思,思而行。
学而悟通。一要弄懂主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二要弄清目标:四个目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可称之为“四个维度”。这个强化“四维”与纠正“四风”既各有侧重,又异曲同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都是不正之风,都属于“正风气”之要义。三要弄准着力点:通过“明”“立”“正”“强”四重疗法,解决六类突出问题:“政治意识不强、精神状态不佳、工作作风不实、创新能力不足、为民情怀不深、遵规守纪不严”。四要弄通要义:明方向,就是跟党走,同心同德。立规矩,不是订立规矩,而是树立规矩,也就是讲规矩、守规矩。遵从规则意识,严格遵规守纪,有道德底线、规矩红线、法纪高压线。正风气,就是品行端正,处事公正,风清气正。强免疫,就是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思而明辨。一要反思自身修为。四维目标是尺子,六类问题是镜子,逐一对照,自查自纠。既要立行立改,也要举一反三;既要对症下药,也要由表及里;既要刮骨疗伤,也要深挖根源。二要认清当下形势。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首先是严的基调:从严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干部,从来就没有私权,更没有特权。其次是深的走势:反腐反“四风”,日益向纵深推进。不是走过场,不是节目秀,不是舞套路;而是动真格,放大招,出重拳。最后是实在的效果:过程上不会敷衍了事,结果上更不会草草收场。既要“打雷”,更要“下雨”;既要讲功过分明,也不搞将功抵过;既要治病救人,也要以儆效尤。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真正看清自己,“我是谁”“我靠谁”“我为谁”,切实清醒头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
践而笃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也”。一是敢想。“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要是能造福群众的事,不怕“石破天惊”,敢于“异想天开”。当然,敢想也不等于“臆想”,必须通过深、实、细的调查研究,认真研判,做足“功课”,集体决策。既不能“一言堂”,更不能“三拍”:拍脑袋决策,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二是敢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神农尝百草,而后得千方。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开不了新局、干不了大事。当然,敢干也绝不等于硬上、胡来、蛮干,还要会干、巧干、科学地干,发动引领群众一起干。三是敢闯。“虽千万人,吾往矣”。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不敢试,不敢冒,不敢“摸着石头过河”,永远都不会有一番新天地。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没有“闯”的精神,“冒”的劲头,是“蹚”不出新路的。四是敢创。敢于首创,敢于创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世界上最不变的规律就是“变”。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在变中找机遇,在变中求发展,以变应万变。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既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也要思考并带领群众不断创新。出新招,蹚新路,创新绩,拓新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不变质。这,才真正实现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宗旨、目的和意义。
(作者单位:市文化执法支队)